《三国演义》当中,记载了一桩误杀案件。

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只能孤身逃亡,途经中牟县时,被县令陈宫抓住。陈宫认出曹操是刺杀董卓的英雄之后,不但放了曹操,还跟随他一起逃亡。

两人途经成皋,投奔了曹操的伯父吕伯奢,结果因为误会,杀了吕伯奢全家。曹操还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件事,陈宫觉得曹操人品有问题,就弃他而去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编成了一出戏,叫做《捉放曹》。

那真实的历史上,陈宫真有捉放曹的举动吗?陈宫是否因为曹操滥杀无辜,才离开他呢?

我们先说答案:捉放曹的事情的确发生过,但和陈宫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陈宫当时就不在现场,自然没看到曹操滥杀无辜,也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和曹操闹翻。

那曹操和陈宫,到底是怎么结缘,又怎么闹翻的呢?

陈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人。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当了陈宫的父母官。

陈宫应该是对曹操很有好感,就在这个时候出仕,为曹操效力。

但这个时候的陈宫,还没能引起曹操的注意。

陈宫投靠曹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

陈宫马上就找到曹操说:我们现在只有一个郡的地盘,发展潜力有限。正好现在刘岱战死,兖州刺史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机不可失,请您命令我去游说兖州的各个势力,让他们支持你来当这个兖州刺史。我们拿下兖州,就能成就霸王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立刻就同意了。

随后陈宫就来到兖州,先后说服了州内的别驾、侍中等实权人物,又取得了济北相鲍信的支持,成功通过外交手段,就帮曹操占据了兖州,自领了兖州牧。

所谓的自领,就是皇帝没有任命,但我自己兵强马壮, 手下人拥护,所以自己任命自己。

汉末天下分成十三州。陈宫居然不费一刀一枪,只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帮曹操拿下一个州。

这当中固然有时机和运气的因素,但陈宫的口才和抓机会的能力,也实在是远超常人。

也正是因为这件大功劳,曹操开始对陈宫重视起来,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可以说两个人的感情,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升华。

但老话说的好,人无千般好,花无百日红。

他们之间很快就会产生一个矛盾,导致他们翻脸。

什么矛盾呢?

我们还是直接讲答案。

翻脸的具体表现,是曹操杀了名士边让。

翻脸的根本原因,是“土地”。

朋友们如果看过其它史学家,或者其它三国类视频博主的作品,大多会告诉你,陈宫叛曹,原因就是曹操杀边让。

这就大错特错了!

曹操杀边让,是他与兖州当地士族斗争的结果。

杀边让,是要杀杀对方的士气;是要杀鸡骇猴;是要砍倒反对曹操的一面旗帜。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边让这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让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大儒。多有名呢?他和孔融、陶丘洪齐名。

这三个人才华横溢,文彩风流,堪称儒家新一代的三巨头。影响力极大。

大将军何进曾征辟边让为令史,后来他又担任九江太守。因为天下大乱,所以边让官也不想当了,回到家里,过起了安稳日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边让的性格了。

天下大乱,他就不敢当官,要回老家躲起来,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个人大约胆子小,怕死,怕担责任。

史书记载:边让回到老家兖州陈留郡之后,正好曹操自领兖州牧。

但怕死的边让回到老家兖州陈留郡,面对新来的父母官曹操,突然就不怕死了。

边让经常轻视、讥讽曹操。这些贬低的言论,还搞的人尽皆知。

边让有个同乡听到这些言论之后,跑去向向曹操告密说:边让骂您呐!

曹操一听,妈个巴子敢骂我?杀!就让人把边让杀了。

边让一死,陈宫就勾结了陈留太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人一起叛乱,并且迎接吕布为兖州牧。

吕布占据濮阳后。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领地。

整件事说起来就是一句话:曹操杀了边让后,陈宫就带着大票人马都叛变了。

这件事合理吗?很合理。

曹操杀边让时,大约是三十八岁。虽然不算年轻,但也可以气盛,杀了也就杀了。

边让是名士,死了之后引起众怒,大家一起叛变。不跟你曹操玩了。

但这件事正常吗?不正常。

边让是什么人?我们前面刚分析过,他看到世道乱了,连官都不敢当,是个胆小的人。

这么一个胆小的人,为什么无缘无故的要和曹操过不去?

要知道,曹操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是手头有数万大军,剑下有数百亡魂的兵痞。

此外,曹阿瞒也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他十九岁当洛阳北部尉,就打死了大太监蹇硕的叔父。

真得罪了他,可不会管你边让是不是名士。

那边让冒风险放出这些言论,动机是什么呢?

是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进入兖州之后,平定了兖州黄巾军。获得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他挑选了其中的精锐组成一只兵团,号称青州兵。

从此曹操声势大震,但也面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缺粮。

这是很正常的事,一下子多了三十万兵马,百余万人口,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

那在被曹操收编之前,这些人在哪吃饭呢?

答案就是在哪儿都可以吃。

他们是黄巾军,干的是杀官造反的活,做的是劫富济贫的事。所以走到哪,就可以吃到哪。只搞破坏,不管建设。

可投降曹操后,反贼的身份就转变成为官军,顺民了。总不能还去抢吧?

那能处理这些人的唯一方式,就是安置在兖州境内耕种。收获的粮食,一来养军,二来养民。

这种耕种模式,在几年后有个专有名词:叫屯田。

史书记载,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采用了枣抵、韩浩的建议,开始屯田。

所以历史学家们都认为,曹操是从公元196年开始囤田的。

但实际上,曹操在公元192年自领兖州牧的时候,治中从事毛玠就建议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殖畜军资”。

所谓的修耕殖畜,就是少打仗,多种田,多养牲口。也是属于“屯田”性质。或者说是屯田的早期方案,经过几年的演化,到了196年,才正式出台了囤田的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玠的这个建议提的非常好,曹操不可能不听。

因为除此之外,也不可能有别的方法让这三十万人马,一百多万男女吃上饭。

但要耕种也好,囤田也罢。首先要的是什么?

要有土地!

有人可能会说,要土地简单啊,找一些无主的耕地让他们种,不就行了吗?

不行!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失地流民和佃农,正是黄巾军的主力。

人家要是有田种,有饭吃,鬼才会跟你去造反。

兖州正好是闹黄巾军的重灾区,土地几乎都被世家大族,地主豪侵吞强占了。哪有多余土地给这一百多万人耕种?

那和世家大族,官员地主们商量商量,要他们把地让出来?

想多了,地主们要真有善心,黄巾起义也不会爆发。

所以这个事情,无解!

双方能只刚正面。

曹操和兖州的世家大族,总要有一个服输才行。

那么谁会认输呢?

我认为,双方都没有认输。

因为公元193年,曹操杀了边让,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边让是兖州本地的士族,代表本地士族的利益。对于曹操这种争田抢地,虎口夺食的外来户,是看不顺眼的。

边让是名士,在大将军府任过职,又当过一郡的太守,算是有郡望的头面人物。自然就会有一班人聚集在他的身边,以他的名义摇旗呐喊,声讨曹操侵犯私人土地和财产的行为。

而他们聚会时攻击曹操的言论,也会在有心之人的放大之下,传播到兖州的每一个地方。

曹操之所以杀边让,因为边让是反对屯田的核心人物,背后还有一堆世家大族支持。而不仅仅是因为边让骂过曹操,看不起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可是一代枭雄,不太可能因为某人说过自己的坏话,就无缘无故的杀了他。除非是这个人影响到了自己的利益。

但杀一个边让,压制一下言论,解决不了曹操和当地士族的利益冲突。

史书记载,边让死,陈宫“自疑”,就联合了张邈等人叛乱。迎接吕布进兖州。

陈宫是曹操心腹,夺取兖州的头号功臣,他为什么要自疑呢?

因为陈宫也是兖州人,他的立场和边让一样,也反对夺取士族的土地来屯田。

所以曹操杀边让之后,陈宫才会自疑。一是怀疑曹操要对他下手,二是怀疑和曹操深度绑定之后,会在本州再无立足之地。

最终陈宫选择了和本地士族合作,并且先下手为强,联合反曹势力一起叛变。

陈宫叛曹,对刚刚崛起的曹军有什么影响呢?对曹操本人又造成了多大的打击呢?

请观看我们下一篇文章《三国生化危机?曹操的丧尸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