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仪式,大授衔共授予了包括元帅、大将、上将等在内的一千多位将军。

而对于将军们军衔的授予,即便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量,也仍旧会有引来争议的授衔。一如上将之首萧克、钟伟少将的军衔。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如果论资历,有上将之资,作为副兵团级干部,一般来说也至少能获得中将军衔,可却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就是贺晋年少将。

而对于他的能力,作为搭档的王平上将也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0年,贺晋年出生于陕西子长县贺家湾。

父亲贺名扬因家境贫寒被过继给了一位族中长辈,这位长辈虽然是个贫穷的放羊人,但十分勤劳,也很能攒钱,专门存了一笔钱让贺名扬读了书,贺名扬后来又奇迹般的考中了秀才,当上了区长,贺家也彻底改变了命运。

所以当贺晋年出生的时候,他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吃穿不愁,再加上家教很好,社会人脉广,所以前途有望。

贺晋年也很热爱读书,从初小毕业后,顺利进入县城读高小,在校期间,他认识了当地的一位名人,此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此人就是谢子长。

谢子长当时虽然只担任团总职务,但在当地名望极高,人称“谢青天”,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组织了农会,同贪腐县长和凶残地主坚决斗争。

后来贺晋年考上了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开始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28年正式入党,开启了革命的道路。

一年后,在刘志丹和谢子长的安排下,他和高岗等人打入了西北军内部,发起兵运工作。

在西北军王子元的部队里,他从书生蜕变成了真正的军人,多次在战场上立功,升为副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战斗经验,他和几位同志参加了靖远起义,成立了陕甘工农红军游击支队,但面对马家军的进攻,游击队被击溃,他和谢子长来到兰州准备发起二次起义,结果消息走漏,他和同志们连夜撤离,因为过度劳累,在路上找个山洞就睡着了,放哨的人也呼呼大睡。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发现自己已经被马家军的追兵五花大绑。然后准备拉着他们去一个人少的地方枪毙处决。

没想到走到半路上,偶遇了马家军头目马鸿逵的老母亲。这位老母亲很少出门,难得出一次门,就遇到手下要处决人,于是说太不吉利,不知道是真的迷信,还是出于年龄大普遍心都软,于是要求放人。

马家军的军官自然不敢得罪马母,立马就放了人。经历了这次大难不死,他们还真的有了后福,之后他们多方辗转回到陕北老家,继续从事地下活动。

到了1934年7月,红军成立了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担任总指挥,他担任参谋长。

之后他的军旅人生越走越顺,先是担任了红27军第一团团长,红十五军团成立后,他又升为81师师长,后来组织上开始扩编陕北的部队,81师吸纳了很多老陕北小股部队,手下管的人越来越多,他直接升为军长,身边的政委是王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他带兵在米脂保卫黄河沿线,在后方积极开展大生产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指挥部队击败了著名土匪谢文东和李华堂,跟随四野大军参与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建国后担任了东北军区副司令。

他对于名利一直很淡薄,爱好书法绘画,1955年授衔时有不少战友觉得他的军衔定低了,但他却毫无怨言(事实上,在初拟定中他甚至只被拟定授予大校军衔,此事也在三大元帅、主席的力主下菜该授少将。至于为啥,很大程度上与高岗事有关)。不过祸福相依的是,也恰是因为乐观、不争的性格,让他享有高寿,2003年93岁的他去世。

贺晋年将军晚年也没有写回忆录回顾自己的整个革命生涯,只写过一本和东北剿匪有关的《深山剿匪记》,谈了他剿匪的真实经历。

他在剿匪这方面确实很有成绩,他身边的政委王平在个人回忆录里谈到了一件事,能充分体现他的剿匪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发生在陕西剿匪期间。

起因是周总理从延安前往西安的途中遭到土匪袭击,彭总立刻要求他采取行动,清缴沿途所有土匪。

考虑到周围地形复杂,土匪经常来去无踪。他决定采取两步走战略,首先用“七分军事,三分政治”的办法,打了几次伏击,挫败了土匪的锐气。然后用“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策略,从内部瓦解土匪势力。

他多年在陕西开展地下工作,也认识很多当地的地头蛇,通过各种方式打探到了土匪的情况,精准的让多支土匪力量内部发生内讧,最终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把周围大大小小几十股土匪全都肃清了。

在东北剿匪期间,他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而且对一些仗着手里有粮食就敢和部队叫板的当地地主下重手,不仅为部队解决了粮食问题,还罚了很多钱,解决了军费问题,可以说是胆大心细且有勇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