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2024年2月28日,苹果公司COO杰夫·威廉姆斯出人意料地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苹果将不再继续其汽车制造项目,转而将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加强AI技术的研发上。这一消息立刻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震动和热议!

林距离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从2014年启动“泰坦”计划,到2024年的突然放弃,苹果的造车之路充满了起伏和挑战。

苹果的造车梦想可以追溯到乔布斯时代。2008年,乔布斯就曾向媒体透露过造车的想法,但最终因为iPhone的巨大成功而将重心转移。2011年乔布斯去世后,苹果的造车计划似乎陷入了停滞。

2014年,苹果再次启动造车项目,代号“泰坦”。苹果不仅在总部附近建立了实验室,还从特斯拉等公司挖来大量人才。然而,泰坦计划的进展并不顺利,项目方向和领导层多次变动,导致造车进度缓慢。

但苹果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野心很大,希望实现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难度远超预期,苹果在自动驾驶测试中的表现并不理想。技术难题成为了苹果造车路上的一大障碍。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苹果作为后来者,已经错了最佳的发展时期,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和竞争挑战。

当年苹果之所以能够成为科技界的佼佼者,主要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乔布斯这位非凡的创新领袖,二是美国当时依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然而,时至今日,这两个优势已不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的美国,苹果已经无法构建一个封闭的汽车供应链了。

在智能手机行业,尽管其他品牌的价格与苹果相近,但在单品利润率上却难以望其项背,全球智能手机85%的利润,都被苹果拿走了。

iPhone的零部件数量大约为500个,传统燃油车的零部件多达10万个,仅发动机就需要1万多个零部件,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总数约为10000个。面对如此庞大的供应链,苹果是否还能像管理手机零部件那样得心应手?

更何况,目前全球大多数成熟的汽车供应商都集中在中国。

电动车产业链涵盖了汽车设计与开发、试制工程、整车集成、新材料、集群化生产等多个环节;还包括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信息通讯、环境感知设备等领域;以及汽车电子、驾驶辅助、车联网、车机模块、内饰等关键技术;更不要说新能源汽车特有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线束、充电设备、换电设备及快充技术等。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在这些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这使得苹果在造车方面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如果苹果自行建立供应链,成本上很可能无法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甚至连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都难以匹敌。苹果刻意避免与中国供应商合作,结果是产品价格高企,难以转化为市场销量。

另一方面,若苹果利用中国现有的供应链资源加上自家的系统来制造汽车,理论上可以快速推出产品。但关键在于,中国的供应商是否愿意接受苹果在手机领域那样的控制方式?况且,现在中国的电动车品牌已经是神仙打架的地步,中国供应商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对于苹果的订单,他们的吸引力可能并不如预期中那么大。

最终,苹果与中国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只能是平等合作,这意味着苹果难以在汽车领域复制其在手机市场的利润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车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回报周期。苹果在过去几年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财务压力和资源分配成为了苹果必须考虑的问题。

随着AI、VR等技术的发展,苹果可能看到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技术具有更短的投资回报周期和更小的市场竞争风险,因此成为了苹果优先发展的方向。

苹果放弃造车项目,是其战略转型的一部分。面对技术挑战、市场竞争和经济压力,苹果放弃造车,All in AI,对苹果来说,可以算是及时止损,是一个符合其长远发展规划的选择。

最后,跟大家简单来说一下,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在我国正成为一场关乎未来的革命。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更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不仅是一场环保革命,更是一场经济和能源的深刻变革。它将引领我国走向一个更加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