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5月,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近年来,关于高考填报志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可能不一定合理,因为,没有分数支撑,基本不可能报得好。但是,考得好,还要报得好,应该是合理的说法。即使考了很高的分数,因为没有填报好志愿,进到大学因为学的专业不好,严重影响今后的发展,这样的教训,可以说并不鲜见。

对于家有高考学生的家庭来说,现在,不但要为高考而焦虑,而且要开始为高考后填报志愿作好准备。可是,真要填报好志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人对于大学的专业设置就不是很了解,更难的地方是,专业与学校层次的配对,其中存在变数难测的博弈,就让人头皮发麻。可以说,除了那些极少数能考到700分以上的考生,具有任选学校与专业的高端优势,其他分数的考生,填报志愿,都是一件焦虑难安的事。

填报志愿难上难,遇事不决,一个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求助身边的人。可是,求助身边的人,需要想清一个问题,你身边的人,是否真正会盼望你好。如果你求助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并不会盼你好,那身边的人给你填报志愿而提供意见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对你有帮助?

填报志愿难以决断,求助的身边人,可能是考生的老师。师者父母心,是人们对老师的品德评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老师的良好心愿。老师应该是盼学生将来有出息,在学生填报志愿时,应该不会害学生吧?这个,还真难说。

对于教学成绩,老师也是有考评要求的。对于高三毕业班的老师来说,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有多少学生考上985,有多少学生考上211,有多少学生考上一本,等等,都是跟老师考评对应的指标。我就听过,有老师拼命劝学生填报清华北大的冷门专业,因为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是一个闪亮的考评指标,至于学生因为学了冷门专业而影响将来的就业,影响将来的发展,老师会很在意吗?不见得吧。

在填报志愿方面,相对于身处认知洼地的家长,高中老师居于信息高地,但是,老师也有自己的利益,老师的利益诉求,与家长的利益诉求,可能并不一致。并不是说老师心黑,利益使然,可能会让老师在利益主导下,给家长提供意见建议,出现极大的误导性。

高考填报志愿,可以咨询老师,但也要理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