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高凌朗

编辑| 艾青山

2023年,光伏行业面临着产能的迅猛增长、供需结构的严重失衡以及新技术的迅速迭代,这一系列变动使得产业链价格出现大幅滑落。

在此背景下,身为行业“光伏一哥”的隆基绿能,恐怕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实际控制人李振国、李喜燕资产也正在大幅缩水。

据《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李振国、李喜燕二人以355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655名的位次。但相较于2021年的《胡润》榜单,二人资产缩水525亿元,排行下跌475名。

隆基绿能此前一直被外界称为“光伏茅”,行业技术领先使其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但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颓软,如今市值较2021年11月的最高点缩水4044亿元,裁员、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等争议不断。

就当前而言,行业内卷导致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跌,国际市场贸易限制加大,光伏行业下个行业周期的到来还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隆基绿能恐怕要打一场“持久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它光伏企业相比,隆基绿能发布2023年财报与2024一季报的时间较晚,似乎有种拖延的意味。

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营收1294.98亿,同比增长0.39%,基本维持2022年水平,归母净利润107.51亿,同比下降27.41%;2024年一季度营收176.74亿,同比下降37.59%,归母净亏损23.50亿,同比下降164.61%。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组件、硅片价格下降,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下降,存货等资产减值增加。”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nfoLink数据,2023年多晶致密料价格下降约70%、硅片价格下降约60%,组件价格下降约50%。组件价格自2023年四季度跌至1元/W以下后,目前招投标价格已跌至0.8元/W附近,产业链各环节经营压力巨大。

多数光伏组件公司是一体化经营企业,隆基绿能曾投资硅料企业,但这也导致投资收益大幅下降。

根据公司年报,2023年隆基绿能对有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拟计提减值准备高达70亿元。其中,公司存货计提跌价准备高达52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6亿元。

对于较高的存货减值准备,公司解释称:“于2023年度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跌,加之政策原因导致本集团部分产品于美国海关滞留时间较长,本集团与相关客户取消了已签订的销售合同,原本存放于美国港口的存货另择其他地区销售,期间降价明显,本集团根据其市场价格扣除相关费用后确定的可变现净值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另据国家能源局统计,3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9.02GW,同比下降32.1%,产业链价格大幅震荡使得终端持观望态度。

除隆基绿能外,一季度业绩亏损或下滑已经是光伏企业的普遍状态,通威股份财报显示一季度归母净亏损7.87亿元,同比下降109.15;TCL中环一季度归母净亏损8.80亿元,同比下降139.05%;晶科能源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下降29.09;天合光能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16亿元,同比下降70.83%。

据Infolink统计,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分别为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阿特斯。隆基绿能往年出货“三连冠”也让位了晶科能源。

技术方面,光伏行业曾面临技术路线的十字路口,隆基绿能选择了BC(Back Contact,背接触)技术并采取了保守扩产策略,而晶科能源等竞争对手则积极扩产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产能。

隆基绿能曾在2019年关闭TOPCon的研发,并认为大规模扩产TOPCon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力,试图将行业的主流方向带入BC线路。

但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厂商选择的却是TOPCon,隆基绿能去年2月也在鄂尔多斯扩产了TOPCon产能,按照李振国的说法“虽然隆基并不算满意TOPCon技术,但在更优技术成熟之前,隆基不能完全停下来什么也不做。”。

可见TOPCon成为光伏电池技术主流的趋势已不断在确立,隆基绿能可能是押错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董事李春安与总裁李振国是兰州大学的校友,也是隆基绿能的主要股东和领导者,被外人称为“隆基三剑客”。

三人靠持股隆基绿能,就一同录入《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可见其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地位,但如今因为隆基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三人的资产也大幅缩水。

不过比起三人的资产情况,隆基绿能的投资者才更加揪心。上市十二年来,隆基绿能在光伏行业、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不少投资者一路追随,收获颇丰。隆基股东数量高达百万,其股价、市值的起落幅度也远大于板块其他企业。

去年11月,高瓴资本旗下投资机构HHLR 涉嫌违规转让隆基绿能股票,被证监会立案。公开资料显示,HHLR被指通过转融通等操作“绕道”减持隆基绿能股份。此举引发投资界广泛热议,今年4月19日,HHLR承诺主动购回隆基减持股份。

去年12月,“光伏大厂裁员”传闻引发争议。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透露,隆基绿能将裁员近30%,若根据其2022年财报显示的在职员工6.06万人,那么裁员人数将超过2万人。

3月19日,隆基绿能对外回应称,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组织效能,公司进行了相关岗位结构优化,网传“裁员30%”信息不实。预计人员调整比例约为全体员工总数的5%。

隆基争议不断,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自然心生疑虑。在隆基绿能2023年报开篇,插入了其董事长署名文章《致股东的信》,信中“今年将是我们聚焦客户,刀刃向内,提升组织效能的一年;是我们新一代BC产品破茧而出,引领行业技术迭代的一年”。

隆基绿能认为,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还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速将会放缓。钟宝申在隆基绿能2023年年终对话时表示,不管是TOPCon技术、还是HIT技术等,这些技术最后要想进一步提高效率,都会走向BC技术。

事实上,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的行业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均超过700GW,远高于450GW的需求,目前行业难题仍是市场过于饱和。另外,由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和贸易环境的变化,光伏行业的出口也将面临挑战,就算等到2025年BC产能大规模放量,实际能减轻隆基绿能多少负担,还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