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马毅,接连发声炮轰电子科技大学(下文简称成电)「不尊重人才」「不再会与其有任何瓜葛」, 甚至「奉劝国内优秀的学子,选择心仪的大学的时候,也引以为鉴」,一时掀起热议。

这场风波始于 6 月 29 日,马毅发微博称:自己带了一个来美国访学的成电的博士生,这名学生科研能力非常优秀,原本预计 9 月毕业,却因外审有意见(完全是误会和格式等小问题)等原因说错过校内学位评审时间,被通知无法再拿到博士学位

事后,马毅称与成电反复交涉未果,称该生将在香港科技大学重新完成学业,由他和沈向洋院士指导。

图片来源@毅马当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毅马当闲

此事一出,顿时在科研圈引起了不小争议——很多人指出了这份义愤填膺的檄文中,被马毅「含糊过去」的关键问题:根据电子科技大学公开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并不存在「九月毕业」,「四月提交论文」也算不上早

图片来源:知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也有人觉得,成电只是在按现行规章办事,不可能为马毅大开方便之门。

图片来源:知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但也有人认为,就算成电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这种规章制度在现实中往往对学生是不利的,如此控诉能促进反思和进步。

图片来源:知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随着种种嘈杂争论的声音愈演愈烈,马毅此后也接连发文称「不愿再与成电有任何瓜葛」「奉劝国内学子引以为鉴」,自此偃旗息鼓。

图片来源@毅马当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毅马当闲

读到此处,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很清楚了,这位博士生已达最长学习年限 6 年,4 月提交论文送审后,得到的评阅结果并不理想,至少都要修改 3 个月才能再次送审。

图片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马毅教授只是该同学的外导,非常认可该同学的学术能力,发生这样的事情觉得难以置信,遂主动与成电交涉,交涉无果后,遂公开吐槽。

该名同学论文能送审,至少是达到了毕业发表要求的,马毅教授称该同学盲审挂了的原因是格式等小问题。

在成电官网上一份《一些典型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意见(供参考)》中对格式和论文规范性等问题做了着重强调及 30 多条问题描述。可见在博士论文评阅中,格式问题确实是非常常见的导致评阅结果不好的情况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一般人可能就是延期 3 个月再送审答辩,但对于这位已经达最长学习年限的同学来说,今年 6 月已经是双证毕业的最后机会,只能抱憾被清退。

真的别小看盲审

针对本次事件的讨论,即使网友们众说纷纭,但唯有一点能达成共识:

「盲审,真没那么好过。」

学霸君此前曾采访过两位同学的经历,无论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还是评论区的哀鸿遍野,都可以看出——「踏踏实实做科研,认认真真写论文,盲审一定可以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生物学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生物学霸

残酷的现实是,一大批盲审挂了的学子,看着自己 4A1C 的评审结果,苦苦思索,盲审专家到底看重什么?

图片来源:@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俗话说得好,再天赋异禀的学术新星,也敌不过盲审专家一句「创新性不足」

盲审专家到底看重什么?

估计谁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成电总结出的《一些典型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意见(供参考)》,是一份包含多达 100 多条来自不同评阅书的意见合集,也未能完全回答「盲审专家到底看重什么?」这个问题。

盲审作为答辩前最后一步,在时间上和流程上决定的了它的重要性,但它却完全依赖于几个关键词匹配到的盲审专家的主观看法,还拥有着残酷的一票否决权—— 因此只要有有一个打分不合格,基本就面临延毕。

盲审,越来越严

随着「破五唯」的进行,各大高校对「发表论文」的要求开始淡化,与之相对的就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把关更加严格。教育部规定,每年都要对硕博论文进行抽检。

抽检不合格,很可能就面临着撤销学位,相关的指导老师和学院的领导同样要被处理。

图片来源:厦门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厦门大学

而「盲审」,便是各大高校面对抽检的一道预防针,避免在日后的抽检环节出岔子。

诚然,盲审制度这种采取由工作人员根据论文研究主题、关键词等少量信息,进行「指派」同行专家的办法,有效避免了曾经明审带来的「拉关系」「找熟人」等不正常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诚信的建设。

但这并不代表盲审便一定是没问题的。

图片来源:知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上海交通大学生科院教授乔中东在他的科学网博客上分享过几个案例:

更有一个学生的论文是研究神经发育的,结果来的评价意见是有关 DNA 修复的,这个学生不知道该怎么修改他自己的论文。最后通过盲审的渠道终于找到评审专家,专家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因为粗心,我把其他评语给粘贴到这个学生的评价意见里了!……

乔教授认为,论文的盲审和明审专家应该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对事情没有偏见,认真负责地提出能够帮助博士候选人继续修改论文的评价和意见;「否则就会成为随心所欲的想拍死谁就拍死谁的砖家。」

现行的论文审核制度是以提高学生论文质量为初衷,而不是给学生添堵的。

专家们能够提出意见是好事,但这些意见也应当是有的放矢、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观点;而不应是语焉不详,耽误学生时间、折磨学生精力的「谜语」。

毕竟,审核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论文质量,而不是成为阻碍学生毕业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