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大礼堂被烧毁,每一个火光都是抽向我们响亮的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日晚,建成已经近93年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生火灾,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无人员伤亡,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这次着火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不是一般的礼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大学校园内屈指可数的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瑰宝,是河南教育曾经辉煌过的实物象征。

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令人痛心疾首,这又是一起文物修缮不当造成重大损毁的悲剧,这些在历次战争中都能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却在今天的修缮施工期间被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能不让我们无比惋惜,真切地希望这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文化遗产不可再生”,这是挂在河南大学大礼堂门前的一条标语,我们面对这些文化遗产,必须做好保护,给历史和后人一个圆满的交代。

一定要稳妥谨慎修缮。每一个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要格外的珍惜,要加大日常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文物需要修缮,一定要慎之又慎,必须依法报批、做足预案,确保不能出一丁点意外,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历史上不少文物就出现因为修缮不当,被彻底毁坏,沧州32吨重的铁狮子“镇海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个头最大的铁狮子,千百年来安稳屹立,经过修缮保护后出现生锈、倒塌等毁坏情况,令人痛心。

一定要压实日常安全责任。古建筑木料用的多,可燃物多,据披露,河南大学大礼堂的木屋架、木楼板、木楼梯、木门窗,檐下垂花柱、雀替、挂落、木座席等,木质结构约占整个建筑物结构的30%,木质干燥、疏松、裂缝,含水量不足18%,这就决定了其更容易燃烧、蔓延快、火焰大的特点,其消防要求往往高于普通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悲剧发生在修缮施工期间,具体起火原因正在调查,悲剧一经发生,除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当下和未来,避免全国范围内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古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必须严格对一切火源、电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第十二条规定,禁止利用古建筑当旅店、食堂、招待所或职工宿舍。禁止在古建筑的主要殿屋进行生产、生活用火。在厢房、走廊、庭院等处需设置生产用火时,必须有防火安全措施,并报请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批准。否则一律取缔。

国家政策方面对古建筑消防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好,要压实日常安全管理中业主、文保单位、消防部门的责任。

从一篇河南大学总务处的《谈河南大学大礼堂消防设计的选择》上我们看到,针对大礼堂消防安全问题,河南大学很重视,投入也很多,实现了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消火栓系统,消防设施基本齐全,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但是在这次火灾消防系统并没有起到作用,原因可能是修缮期间把消防系统关闭了。

修缮期间施工方一定要将安全责任扛起来,不能为了利益丢了安全,头脑要始终清醒,要牢记安全是一切的基础。

作为业主方和监理方一定要将监管责任履行到位,加大监管、及时消除隐患。

一定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大礼堂被烧毁前,正面挂着横幅,上面写着:“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而此时此刻,河南大学大礼堂已经不复存在,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它们曾见证了当年的故事与辉煌。

如今,却在火海中遭受重创,它们的消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者。

现在,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它们能够长久地留存下去,让后人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先人的智慧、辉煌以及所经历的挑战和屈辱。

对历史负责,才能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