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江南,美得让人沉醉其中,美得让人古今皆叹,正因如此,才有了白居易说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才有了韦庄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么好的江南,一生游走于名川大山的李白怎么可能会缺席呢?因此,公元726年的一天,一身仙气的李白便乘一叶轻舟,开始了他的江南之旅。

此时江南的春天,正如李煜笔下所描绘的“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春光正好,所以李白一任轻舟远,满心醉江南。金陵、扬州等地,更是留下李白潇洒的身影。

此时的李白,是负剑走天涯的潇洒少年郎,更是诗意无限的怀梦英才,并没有经历过多少命运的颠簸,有的只是无限的春风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的美景,让正春风得意的李白醉在其中;江南撩人的夜色,更是让李白沉陷在一片江南烟雨中。

因此,李白与三两好友相约,便来到了赏花品酒之地。席间,酒楼里新来了一名绝色舞姬,此女年方十五,风采奇异,甚是与众不同。

酒过三巡之后,其中便有不嫌事大的人命人将那女子带到席间,紧挨李白而坐,又煽风点火的蛊惑道:

“太白兄诗名盈海内,不知这位小娘子可有荣幸,得你赋诗一首啊?”

美酒已下肚,美人在眼前,李白诗意与酒意一下子便冲了上来,于是以银筷击金杯,一首优美的诗歌便从他的绣口脱口而出:

对酒

唐•李白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棉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句一出,那女子早已面红耳赤,友人却来了一个火上浇油:“李白呀李白,可真是不知羞!”

李白一笑了之,却把目光投向了身旁的绝色佳人:“有娇花如此,不采何为?”言语之间,真可谓是大胆如斯,狂妄至极。

之后的故事,大家看到了开头,便也能想象得到结尾。而李白留下的这首诗,却是经典到流传千古,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深度赏析

在此诗的开头,“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三句不仅以其生动的画面和醇厚的情感吸引了读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和讨论。

其中的“葡萄酒”算得上古人的名酒了,相当于今天的茅台之类的好酒。而对于这种酒,古人在诗中多有提及,“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在此诗中再度提及葡萄酒,不仅是为了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更是为了借酒抒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葡萄酒的醇厚与浓烈,与李白诗歌中那种奔放不羁的个性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韵味。

接下来“金叵罗”是一种华贵的酒杯,用以盛放葡萄酒,更显其珍贵。

李白在诗中运用“金叵罗”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富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到了诗的下一句,“吴姬十五细马驮”表达了李白端着“金叵罗”,品着“葡萄酒”,看着娇小的骏马驮来了娇美如仙的“吴姬”。

这“吴姬”到底有多美呢?下面的两句“青黛画眉红棉靴,道字不正娇唱歌”便是对她的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描眉绣眼用青黛,装扮自己用红锦绣靴。一身轻盈的她,踏着快乐的凌波微步,口吐娇滴滴的吴地口音,唱着带乡音的吴地歌曲。

如此娇滴滴、美艳艳的吴地歌姬,直接让李白看得心猿意马,心动神摇,春心荡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这里的“青黛”和“”是鲜明的对比色彩,一方面突出了女性的美丽和娇艳,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她的生活环境和身份地位。

青黛是古代女子画眉常用的颜料,它象征着自然和朴素;而红棉靴则代表着喜庆和富贵,二者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女性的端庄娴雅,又凸显了她的时尚和个性。

在“道字不正娇唱歌”这句话中,“道字不正”并非真的指说话不清楚,而是用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女性柔媚的神态和语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娇唱歌”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柔和妩媚,同时也展现了她的才艺和魅力。

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生活气息,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她那悠扬的歌声,看到了她那婀娜的身姿。

在古代,有才华且美貌的女子是被高度赞扬的,而这句诗正是通过对女性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同时,诗中的“青黛画眉”和“红棉靴”等元素,也反映了唐代吴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李白的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唐代女性形象。同时,它也引发了我们对古代文化和社会审美观念的深入思考与讨论。

到了诗的最后两句,“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这两句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深度,成为了后世读者探讨和研究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玳瑁筵中怀里醉,这句诗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奢华而又充满温情的场景。玳瑁,一种珍贵的海龟壳,其质地坚硬而美丽,常常被用来装饰豪华的宴席。

在这样一个玳瑁装饰的宴席上,诗人醉了,而且是“怀里醉”,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诗人与歌姬的亲密无间,以及宴会上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种氛围下,使得诗人李白一时之间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沉浸在了美酒与美人情谊的交融之中。

而“芙蓉帐底奈君何”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芙蓉帐,通常指用芙蓉花装饰的帐幕,代表着美丽与浪漫。

然而,在这美丽的芙蓉帐下,诗人却发出了一声“奈君何”的无奈叹息。这里的“”指的是十五岁的吴地歌姬,也可能指的是更广义的“命运”或“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在享受当下的美好时,也不禁对未来或命运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感慨。这种情感上的转折,使得诗句更具张力,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李白作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往往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的独到见解。

在这句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玳瑁、芙蓉等意象,营造出了一个既奢华又充满情感波动的场景。

而“怀里醉”和“奈君何”则表达了诗人在享受人生美好时刻的同时,也不忘对人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感慨。

这种既感性又理性的表达方式,使得这句诗成为了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提供了探讨人生、情感和哲理的宝贵素材。

到了诗的最后,李白是否采摘了这朵仿佛来自世外的江南娇花,我们不得而知,而她零落至何方,可能也无人会去在意。

而我们反过来审视此诗,却发现李白的这首诗露骨直白,大胆狂妄,非常的符合李白的性格。

然而,这样的露骨直白与大胆狂妄,并不代表李白像很多浪荡公子一样,只知道在寻欢作乐中沉溺沦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李白的一种浪漫情怀与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生活情趣,证明了李白像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真实的生活与情感。

这种真实的生活与情感,我们可以从他后期的很多诗中都可以看到,尤其是对爱情、对生命、对自由、对人性的深刻描写与探索。

而从李白的这首诗中,我们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世间有很多很多种相遇,虽然不是每一种相遇都会有结局,但每一种相遇都是人生中的最美。

正所谓万事皆有缘,一切皆因缘而起,一切都因缘而灭,缘起缘灭皆应随其自然。无缘强求不来,有缘更是无需强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