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强则中国强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

他们永远怀揣初心

以理想为帆,不惧远航

以奋斗为桨,不畏风浪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青年们

受到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

我们一起来领略

长客青年的青春风采

《新闻联播》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5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青春奋斗的样子】青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节目中,展现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车长客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的青春风采。使命在肩,获奖青年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五四精神,展现着当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风采。

 央媒关注|为我们的宝藏青年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央媒关注|为我们的宝藏青年点赞!

为切实助力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组建了由中车科学家、首席专家、骨干设计师组成的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其中35岁以下青年设计师136人,是设计团队的主力军、生力军。设计团队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反复推敲先进技术,在科技智能、绿色节能、奥运人文、智能运维等方面创造多个“国内首次”。此后团队又接续在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等项目中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原创奖银奖”等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

近日,《人民日报》相继刊发《立足岗位 锐意进取》和《弘扬工匠精神 磨炼精湛技艺》两篇文章,对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和周晶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工匠典型进行了报道,展现了长客青年肩负重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点赞中车长客团队

立足岗位 锐意进取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奋斗的青春)

本报记者 胡婧怡 田先进 刘以晴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02日 第03版)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肩负重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回访了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部分获得者和获奖集体,讲述他们立足岗位、锐意进取的奋斗故事。这些优秀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精益求精,再攀高峰

傍晚,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研发人员高鹏仍在电脑前反复调试参数、比对数值。“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让高铁更舒适。”高鹏说。

2017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北京冬奥会,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组建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当时28岁的高鹏是其中一员。在设计团队中,35岁以下的设计师有136名。2023年,这个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张高铁车辆内部装饰设计工作由高鹏和同事负责,仅车灯这一项,他们便先后设计了五六版样式。在设计后期,为检测车辆舒适性,高鹏几乎每天都实车跟踪检测,“高铁设计就是要这样反复试验,精益求精。”高鹏说。

“复兴号”设计团队成员、中车长客铁路制动平台副主管张笑凡负责研发设计京张高铁自动驾驶功能。在设计后期,每天车辆制动上百次,设计团队逐一记录启停时间、制动距离,张笑凡和同事吃住在办公室,白天收集数据,晚上分析调试,不断优化自动行车的控制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2月30日,首列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北京北站出发,驶向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站。京张高铁开创了多个“国内首次”,其中就包括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只要按一个启动按钮,京张高铁就可以实现车站自动发车、站间自动运行、到达车站精确停车等功能。

2023年起,张笑凡开始主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制工作,开发全谱系智能配置车型,针对不同的环境、路况和速度等级要求开展制动系统技术攻关。“我们要继续努力、踏实工作,为中国高铁事业添砖加瓦。”张笑凡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线工匠们默默奉献、勇于创新

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

弘扬工匠精神 磨炼精湛技艺

《 人民日报 》

( 2024年05月01日 第04版)

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铝车体产线组铆工周晶辉——钻研工艺 创新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81毫米,782毫米……”走进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铝车体产线组,银白色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车体已组焊完成,周晶辉手持卷尺,正仔细测量着列车司机室的侧墙数据。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车体往往由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铝合金板材组成,周晶辉的工作便是将这些零部件精准组装成动车骨架,为下一步焊接做好准备。去年以来,为实现轻量化目标、减少行驶风阻,动车组侧墙等部件型材外表面厚度从3毫米减少到约2毫米。“铝合金热传导速度快,焊接时如果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车体出现轻微凹陷。”周晶辉说。

为攻克技术难题,周晶辉不断试验,探索出更适合当前型材的焊接工艺,尽可能让焊接时各个零部件受热均匀,以减少变形。“目前,这一技术难题基本得到解决。”他说。

“不但要把活干完,更要把活干好”,这是周晶辉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2007年,制造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时,周晶辉发现,司机室小侧墙板材用传统方式切割十分繁琐。在没有技术参考的情况下,周晶辉用1个多月时间琢磨出一套新切割法,实现半小时内完成精准切割。截至目前,周晶辉共总结优秀操作法30余项,获国家专利11项。

新华社

青春不止步 追梦不停歇

——回访部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和获奖集体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青年者,国家之魂。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记者近日回访了部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和获奖集体,聆听他们获奖一年来的所思所悟,以及立足自身岗位,锐意进取、书写青春华章的新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内,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的年轻设计师正紧盯屏幕,轻触鼠标,一列动车组的数字模型跃然屏上……

“当时,很多技术难题等着我们去攻克。”回忆起项目启动之初,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师高鹏说,“封闭3个月,做出42套车头方案、5000余份图纸,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杭州亚运会举办前夕,一道“虹韵紫”穿梭于山海间,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列车正式载客运营……一年来,这个获奖的青年集体持续科技攻关,不断将人们对智能动车组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团队里有136名35岁以下的青年设计师,为提升列车性能和自主创新能力,年轻人敢想敢试,肯钻进去研究,许多‘90后’已经能独当一面。”高鹏说。

最近,设计团队又投入到我国新型动车组研制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快创新创造,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高鹏表示。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奋斗在不同领域的青年,用汗水与拼搏铸就最闪耀的成绩。

光明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青春之歌响亮

——回访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得者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青春风采】

从三尺讲台到工厂车间,从长空碧海到田间地头,青年的身影活跃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领域。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们回顾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得者这一年的奋斗足迹,看他们如何继续用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

往深处钻研,破技术难关

山再高,往上攀,必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会到达。小到直径只有一厘米的精密零件,大到整组列车的检测系统,越来越多的青年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大梁、担重任,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年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期间,身披“虹运紫”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惊艳亮相。这款列车的设计工作就是由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完成的。

为了保证亚运会期间列车零故障,研发团队为亚运列车“量身”打造了“列车医生”——健康管理系统。智能动车组高级工程师王连富介绍,该系统如一位资深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实时检测列车的状态性能,精准告知“未病之病”,着力提升列车整体的安全系数。王连富和团队经过90多个日夜的奋战,实现了系统升级,确保了212类健康管理系统算法的全部正确。

步履不停,精益求精。 据介绍,目前团队正投身于新型动车组的研制工作。

| 来源: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新华社 光明日报

| 编辑:董禹含

| 校对:解绍赫

| 审核:宋 楠 孙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