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 GB/T 36276-2023》由 TC243(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3SC2(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于2024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标准修订背景与目的
标准修订的目的在于适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满足市场对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多样化和高性能的需求。
由于原有2010年版本的标准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产品的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主元素含量、激光粒度、比表面积等关键指标参数上,且缺少对磁性异物的规定,这些都是影响三元正极材料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修订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 、贮存、随行文件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其化学式为 NixCoyMn1-x-yOz(其中x+y<1,1≤z≤2-x) 。
技术要求
化学成分:规定了镍、钴、锰的合量及其物质的量分数,以及杂质元素(如铜、铁、钠、锌、钙、镁等)的含量。
物理性能:包括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激光粒度(D50)、比表面积等指标。
磁性异物:产品中磁性异物含量不应超过0.000 010 0 %。
水分含量:规定产品中水分含量不超过特定百分比。
外观质量:产品应干燥洁净,无肉眼可见结块及夹杂物。
试验方法
化学成分的测定:采用ICP法、EDTA滴定法等。
物理性能的测定:如松装密度采用GB/T 1479.1的方法,振实密度根据GB/T 5162进行测定。
磁性异物、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检验规则
质量监督:由供方的质量监督部门负责产品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批量检验:产品按批提交检验,每批由相同生产周期、牌号、规格的产品组成。
检验项目: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水分含量等。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包装方式:产品可用内衬铝塑袋或PE袋的纸桶或塑料桶包装。
标志要求:包括供方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批号等信息。
运输和贮存:应在通风干燥处堆放,防止受潮结块。
质量证明书:每批产品应附有明确的质量证明书。
牌号规则
新牌号命名规则:以“NCMO”开头,后接六位数字,更灵活地代表镍钴锰比例。
关联阅读
上游丨大型铌矿发现或将利好新能源
修订 |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报告 | 中国锂离子蓄电池贸易监测报告(2023年)
2023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
报告 |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
※※※※※※※※※※※※※
以下内容与本文密切相关
中国锂电池行业
政策、法律、法规、标准
报告、研究进展跟踪
锂电池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排名
锂电池行业重点企业列表+简介
※※※※※※※※※※※※※

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