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读书君的《读古今人物——学会人生处世之道)》大课堂,我们致力于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本专栏很重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上有句取乐的话说:要毁掉一个人,只需要给他一根网线和手机就行了!

网络沉迷就像是精神鸦片,让人不断沦陷。当你发现时,早已经深深陷入进去,无法自拔。

这几年,短视频如一股旋风般席卷了我们的生活,迅速占领了我们的手机屏幕和时间。短视频打开了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也让我们陷入了信息茧房中,这其实很可怕。

当我们对事物打上个人的认知偏见的时候,很多事情就没有公平性可言。就像父母喜欢一个孩子,不喜欢另一个孩子一样,当孩子闯祸了,犯错了,打坏了家里的厨具了,父母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不喜欢的那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习惯于接受唯一答案和定论的社会环境中。从孩提时代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灌输了一种寻求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获取的知识往往被简化为一成不变的定论,缺少了对多元性和复杂性的探索。

就犹如我们学到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定论,用简单的好人或坏人来概括。同理,很多事情也并非非黑即白。 事实上,我们所接受的大部分的知识本身,也不过是人们总结,或某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而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是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的知识,向来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迭代的。我们现今所认定的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理解,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可能被推翻。就像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一样,新的理论和发现不断涌现,旧的理论和观念被不断修正和完善。

这个世界很大,大到天际,小到看不见。庄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不过如此。世界之大,不仅在于其物理空间的广袤,更在于其包含的无数生命形态、自然现象和文化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世界,宇宙相比起来,人类完全是微不足道,宛如沧海一粟。其知识体系构建更是微乎其微,眇乎小哉。更何况,人类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和理解构建起来的,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认知的局限性。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不仅是一位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更是一位敢于挑战旧有认知、推动思想革新的先哲。孟子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对人性的理解、对治理国家的理念等,尽管如今看来,其思想存在局限,但是不可否认其在当时同样是对旧有观念的一种突破,他思想中蕴含的“打破认知局限”的智慧,对我们当下仍具有启示意义。

又如《孟子·尽心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个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可完全听信于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然而,这其中不乏各种错误和偏见。完全听信别人,就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