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了考试焦虑,父母的反应不同,孩子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帮助孩子舒缓焦虑,激发他的学习动力,需要父母的大智慧。

——张琳

2024年中高考即将到来,考生如何以轻松的心态迎接考试

为了能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中高考,特别是启发帮助考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更好调节身心,有效缓解考前焦虑,以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放松的心情迎接考试,倍赋力家庭教育开展“赋力梦想计划”,为中高考学子以及家长助力,为孩子们的梦想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专访邀请到倍赋力家庭教育督导专家—张琳老师,和我们一起聊一聊“考试焦虑”,以及在中高考阶段,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

01考试“焦虑”的孩子

临近考试,我的女儿每天很焦虑,心理压力大,晚上睡不着,学习状态也很差,感觉每天无精打采,而且还很焦躁。

——一位来自考生母亲的讲述

张琳老师表示,当下正是备战中考、高考的冲刺阶段,各类模拟考试接踵而来,考生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难免会承受过多压力、出现焦虑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考试焦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焦虑。

学习上保持适度焦虑,会让我们有良性竞争意识,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工作上保持适度焦虑,会让我们能够主动调整工作效率,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琳老师说:“作为家长一定要区分‘考试焦虑’与‘考试焦虑症’,我们所说的‘考试焦虑’其实是一种日常的反应,而‘考试焦虑症’当我们听到‘症’的时候,这已经是在朝着一种病态方向发展了,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行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考试“焦虑”的表现

张琳老师说:“通常心理学认为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可能会产生考试焦虑,一是认为这个重要的任务可能会失败;二是怀疑这个失败不可避免。

孩子希望通过考出好的结果来通向美好的未来,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意自己的成绩,认为它代表着一种反馈,一种结果。正因为这样,结果的好坏反过来也会牵动和引导孩子的情绪和动机,因此会产生开心或沮丧的情绪,会在不知不觉间扭曲自己的期望和考试价值之间的联系。

张琳老师为我们总结出了孩子“考试焦虑”的几种心理:

1、要是这次考不好,这辈子就完了

每个参与考试的同学都会担心,要是这次考试没考好怎么办。

但过度关注失败的结果,可能会增长内心的焦虑,比如:“万一我考不好,我就完了!”“这一次没考好,我就无法排名靠前!”

长此以往,这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焦虑,越会被焦虑感掌控,感觉更糟糕,然后恐惧考试失败,也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应考。

2、想最后冲刺一把,结果却整夜睡不着

每场考试相当于一场应激任务,需要同学们去提前复习准备。

按照常理,事前准备越充分,信心就越满,面对考试的底气就越足。恰恰相反,有的同学一直在认真复习,但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这样状态下就容易陷入“过度完美”的错误信念中,总担心上考场忘记了曾经背过的知识点。从而整夜整夜睡不着,饱受失眠的困扰。

3、平常考试都是100名,想要考入理想学校必须冲刺50名

我们自己期望达到理想学业目标,父母期望我们能考好成绩,同学间的学业竞争和内卷,这些都会让同学们感到“压力山大”。

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之下,身体会释放一种应急激素——肾上腺素。当肾上腺素增多时,大脑会认为我们遇到了危险,然后进入“战或逃”的状态,于是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加快……我们开始感觉慌乱、紧张,注意力也变得难以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考试“焦虑”的源头

张琳老师表示,作为倍赋力家庭教育专家部的一名督导老师,在与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心理辅导专家以及学习动力提升专家的整体研究下,总结得出了一套针对“考试焦虑”的分析模型。

通过分析模型总结得出了四种常见的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

1、焦虑源于过高的目标管理

每个人都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对成功的渴望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动力。然而,当这种期望过高,超出自己实际能力范围时,就会转化为巨大的压力。

人们担心自己无法达到期望的成绩,进而产生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不仅影响复习效果,还可能导致在考试中发挥失常。

2、焦虑源于自我认知偏差

考试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种引发焦虑的应激源。

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只是阶段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工具。

对于同样的事件,不同个体的认知评价不同,所引起的心理和身体反应也会不同。

3、焦虑源于自我归因

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可能会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体状态等因素进行归因。

我们往往会将考试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考试太难了”或者“自己运气不好”等这些不可控的因素,这种不可控感正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焦虑源于为“情”所困

此“情”非彼“情”,这里是指情绪对于考试焦虑的影响。

04调节孩子“考试焦虑”的方法

张琳老师说:“当我们在考试复习中出现焦虑情绪时,我们要及时告诉自己,出现这种情绪很正常,冷静一下,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行动是治愈一切的良方,立刻打开书本去复习,梳理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整理错题集……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只要行动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当然,如果你的焦虑情绪很严重,完全无法平静下来,可以尝试张琳老师为大家总结的几种方法:

1、呼吸放松法

考前感到焦虑、紧张的时候,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调节。

可以先深呼吸,然后把注意力放在鼻翼处,用心体会空气进出鼻腔时的摩擦。

也可以用8-1-8-1呼吸法:先做几个深呼吸,然后深吸气8秒钟→屏气1秒钟→呼气8秒钟→屏住1秒,如此反复5-1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中线疗法

中线疗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抽离情绪的方法。

伸出自己的食指,指尖轻点眉心,说出自己的情绪(至少说三遍);

移动手指到人中穴,指尖轻点人中穴,继续重复说出自己的情绪;

手指移到下巴与下嘴唇中间的凹陷处,指尖轻点并说出自己的情绪;

指尖轻点心口,重复说出自己的情绪;

重复以上步骤2~3分钟,就可以从当前情绪中抽离出来。

3、健脑操

第一节:双手五个手指依次对应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节: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依次敲击该手的大拇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节:双手五个手指交叉抱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节:双手五个手指依次伸出再依次收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琳老师表示,常做健脑操,有助于大脑减少疲劳感,给大脑一个休息交替休息的机会。

4、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

如果孩子通过自我调节,求助家人、老师、朋友等无法有效缓解考试焦虑的,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教育机构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写在最后

应对孩子隐形的考试焦虑,父母最本能的做法是鼓劲、督促——这次考试有多么重要,还需要我说吗?你还不赶紧好好学习?

明智的做法是降低期待,承托住孩子——孩子,考好考坏都没关系,不管怎样都有出路,都可以的。

在此基础上,更智慧的做法是由衷地认可、欣赏孩子的努力——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了,虽然你很焦虑,有时候学不进去,但你还是一步步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你真的很棒,我为你点赞!

不要仅凭单一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好坏,而是从挑战看成长、看教育。

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教他如何学,如何拥有适应社会的未来力。

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兴趣挖掘、学习力培养。

相信现在再普通、平凡的他,未来也有机会在热爱的赛道上发光发热,活出自己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