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昔日英法等欧洲老牌强国,曾以坚船利炮横行海上,但时过境迁,随着二战的结束,这些国家的海上霸权逐渐衰落。
为了重温海上强国的旧梦,英国不惜巨资,连续建造了两艘6.5万吨级的大型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显然,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似乎比预想的要深得多。
英国此举本意是想借此重振国威,向世界展示其仍然拥有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两艘航母的服役,确实让欧洲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了一回。
尤其是“威尔士亲王”号的服役,更是在中国“山东”舰之前,似乎为英国挽回了一些面子。
可是,面子终究不能当饭吃,航母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才是英国政府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两艘航母无疑代表了英国海军的最新技术成果。双舰岛设计、隐身考虑等,都显示了英国在航母设计上的前瞻性。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先进的技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后期维护,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预算的不足,使得这两艘航母在建造过程中就不得不舍弃部分性能。弹射器和拦阻装置的缺失,限制了舰载机的起降方式,只能依赖滑跃起飞和垂直升降的F-35B战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航母的作战能力。而采用过多的先进技术,又导致航母在服役后频繁出现性能问题,进水事故、电缆撕裂等故障接连不断,严重影响了航母的作战效能和安全性。
更为尴尬的是,今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部署海外、展示“航行自由”的行动中,不仅遭遇了全球卫生事件的侵袭,还因随行驱逐舰的“技术问题”而落单。这些插曲无疑给英国海军的“航行自由”行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今,这两艘曾被寄予厚望的航母,似乎已经沦为了英国的“累赘”。高昂的维护费用让英国政府捉襟见肘,而航母的频繁故障更是让英国海军颜面扫地。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我国军事专家张召忠的预言:英国掏空国库建造的两艘航母,必然会出问题。
从英国的航母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追求海上霸权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古人云:“量力而行”,或许英国在追求海上力量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面子工程,最终导致养不起的“累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