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访谒翠峰寺

文/查全宏

五月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我与夫人,还有从庐城来的亲家、亲家母,女儿、女婿及外孙、外孙女,合家八人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前往翠峰寺的旅程。

驱车绕过波光粼粼的芙蓉湖,穿过朱备镇留下了余光中“乡愁”的小苑,就进入了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沿途花草树木争奇斗艳,香气扑鼻,如诗如画。跃上葱茏十八旋,不觉来到半山间。停好车后,眼前是一片翠绿的茶园,岩石形态各异,一条石板路通向巨大的佛墙,墙上“戒”字醒目,禅意十足。

翠峰寺前,滴水观音的白色石像静静伫立,周围点缀着小野花,环境清幽雅致。步入寺内,古朴的建筑风格呈现眼前,飞檐翘角尽显岁月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翠峰寺主持印刚法师在客厅热情接待了我们,他的慈祥与智慧让大家倍感亲切。六岁的以恒和四岁的以安两个小家伙初见法师,居然一点也不拘束,竟抱着他的大腿,亲切地称其为“佛爷爷”,把法师也乐得笑容满面。

我与法师因政协会议结缘,已相识多年,我的亲家夫妇对佛教兴趣浓厚。印刚法师开示,为我们讲述了翠峰寺的深厚历史渊源。原名天柱庵的翠峰寺,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几经兴衰。清末重建后,翠峰寺声声名远扬,成为众多信众朝拜参学的圣地。尤其是华严道场的开办,开创了中国僧伽教育史上的先河,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佛学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内古迹众多,如清光绪二十八年所立的“开创翠峰华严道场碑志”等。主殿背靠滴翠峰,东侧有狮吼堂、上客堂,西侧为念佛堂。殿前古茶树园郁郁葱葱,东南坡下数百石阶蜿蜒而上,两侧隐约可见残存墙基遗迹。登上后山,闭关洞和观景台尽收眼底,翠峰八景一览无余,尤以谷口生云最为壮观。与法师交谈间,深感其博学多才与风趣幽默。

在印刚法师的邀请下,我们在斋堂用餐。临别时,法师赠予我们佛珠和寺院自产的梦觉香茶,情意深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辞别法师后,我们登上半山亭,有幸遇见八十七岁高龄的老主持寂德。他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我们与之合影留念,是此行更为殊胜。寂德法师陪我们站在邀月亭上远眺,群山连绵,天柱峰傲然耸立,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寺庙。翠峰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信仰的圣地,让我们领略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与宁静力量。

当晚,赋诗一首以记此行:“翠峰古寺入眼帘,五月阳光洒满田。亲家儿女同欢乐,登高望远心自宽。佛法精深传千古,印刚法师笑语喧。恒安欣抱佛爷脚,此行难忘情永绵。”

写于2024年5月3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查全宏:历任《经济日报》通讯员、青阳县政协常委、青阳县硫铁矿副矿长,池州市企业联合会秘书长、轮值会长。现任:池州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池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青阳县诗联学会会长,青阳县爱晚联谊会理事。

撰写发表了《做生意与说话》、《控制与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营销活动中的资金回笼与风险防范》、《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思考》、《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等十多篇理论文章及《山花》、《润物细无声》、《火烧七月天》、《表哥沈培新》等诗歌、书评、散文。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分别被安徽省政协及省文联推荐为《中华人物丛书·政协委员风采录》和“新徽商精英”。事迹入选《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