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人性的本质,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带着痛苦的基因代代相传,人类有着发达的神经系统,所以有着严密的逻辑思辨能力,所以我们不光利用思维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痛苦的来源。所以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遭受到了各种伤害,在生命轮盘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通过思维的催化演化为荒诞不经的剧情,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我们下意识地去通过头脑思维来解决问题,我们总是试图通过逻辑论证,追求永恒的正确,让自己永远处在安全之中,于是头脑树立各种标准,各种准则让我们逃离危险,逃离危机,于是我们压抑真实的欲望,真实的自我,我们学会了虚伪和伪装来掩饰自己的伤口。

也许刚开始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们不得不通过思维从过去和未来来寻找答案,于是我们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将来,从而逃离当下真实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处在抑郁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总是陷入头脑的反刍思维,从而拉开了现实跟头脑的距离,总是试图通过头脑去总结去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会把自己的不幸要么指向自己的原生家庭,要么全部归罪于自己,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人为我们的痛苦负责,但时过境迁,你永远无法让离开树枝的叶子重新回到树上,头脑对抗现实的结果只会让我们更痛苦。

所以,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抗拒痛苦,这极大地消耗了我们的意识能量,我们很容易沉浸在过去的悲催世界里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要试着跳出头脑思维的限制,不去改变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通过感知呼吸回到当下现实的世界,锁定当下的频率。把思维投射到具体的事情上,才能淡化对头脑的依赖,才能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即使是把一杯茶喝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疗愈。

人生的路上,没有人能够免除痛苦,因为我们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规律,所以佛陀指出人生有八苦:是指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

如果你认为你不会有痛苦,那么就是痛苦的开始。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去否定痛苦排斥痛苦,而是接纳痛苦这一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一直抗拒事实,排斥痛苦,那么只会加深头脑对痛苦的认同,通过思维的参与更加加深痛苦,思维参与越深越痛苦,继而以抑郁症焦虑症等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当我们消除了痛苦,才会幸福。只有消除了痛苦,生活才刚刚开始,于是我们一直在等待那个完美状态的出现。

困在抑郁状态下,体现得更明显,总是认为我只有完全消除了症状,回到过去理想的状态,才是疗愈,所以这更加加深了对痛苦的抗拒,对症状的排斥,在与痛苦抵抗的过程当中,我们只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在日复一日中,也许我们都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理想状态,最终丧失了疗愈的信心,从而把自己和真实世界隔离开来。

意行疗法认为:疗愈不是消除痛苦,而是获得与痛苦同行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得意识引导在接纳痛苦上,我们既然无法消除痛苦,但可以超越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在迦南有一个叫约伯的富人,他做了很多好事,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好人,他对自己信奉的神非常的虔诚,但是直到有一天他的儿女接二连三地死去,他的牛羊也感染了瘟疫,更不幸的是,他自己患上了麻风病,他的妻妾也开始离开他,慢慢地他就对自己的信仰动摇了,他无法相信自己努力功亏一篑,他无法相信自己辛苦付出没有回报,反而命运悲惨!于是他开始诅咒自己的神开始诅咒自己不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创世的耶和华听到他的诅咒,于是把他带到了天上,让他见识了洪荒宇宙以及创世之初,当他以这样的维度来看待地上的自己是那么地渺小,那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就更不值一提了。

由此可见,痛苦并不是用来解决的,而是用来超越的。超越痛苦就是不断让自己的心理成长上升到更高的维度来看待当下的自己,能够从演员跳到观众客观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

所以,答案永远比问题高一维度。当我们站在生命的终点来看待今天的困境,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