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中国的文化通过国画的形式与世界产生交流,这是我最想做也一直努力在做的事”,青年画家卢韵至日前刚从新加坡参展归来,她的书画作品在“灵感中国Inspiration China——当代中国画艺术国际巡展”项目首站展出,其“传统技法+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创作引起了国际专家、诸多同行和现场观众的瞩目和兴趣。作为85后年轻艺术家,她的作品多次走出国门,在国外展览上大放异彩并被各国藏家收藏。对于自己的创作心得,卢韵至坚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在画作中“丝滑邂逅”,“其实画家就像导演,把喜欢的各种题材安排到二维平面上,不同的场景中,以自己的方式和风格”。

青春期:

花与少女,最早确立的个人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开始关注卢韵至,是被她画里那些浅浅绽放的花和淡淡凝神的少女所吸引。“我的创作里用的最多的元素是莲花,大多是复瓣花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层次感强”,卢韵至喜欢把花卉和人物结合在画作当中,技法上则善用渐实渐虚的方式表达,“一花一世界,一朵莲花即一个法界,清净自在,人物也是符号性的,非实非虚。肉体是逐渐老去的,但是精神世界可以愈加强大而充满生命力”。在她的作品中,画面元素都是围绕这两个元素而展开,烘托整体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韵至坦言,自己在大学时期就开始琢磨“个人IP”这件事,而人物和花卉是自己既擅长又喜欢的主题,“古往今来,花鸟和人物都是中国画很主流的一个大的题材。在研究当代艺术的过程中,我发现花和人也算是标识性的元素吧。另外,女孩和花的相互映衬也是我内心比较欢喜的一个状态,对我来讲她们是天地之间温柔无害的一种存在”。她笔下的花与少女或浪漫唯美,或禅意轻盈,辨识度极强,卢韵至说这得益于硕士生导师陆越子教授的指导,“陆教授擅长于在生宣上大写意泼墨和泼彩,先将背景画出生动且丰富的气蕴,然后在此基础上勾染描绘详细的白色主体的花卉与鸟禽。我在画花卉时,便在工笔创作中,先赋彩,再用白色勾染花卉,营造出轻逸浪漫的氛围”。

艺术是什么?从形而上到形而下都可以有非常多元的理解,单就画画这件事来说,卢韵至一直记得老师江宏伟的教导:不要把画画这件事情看得多高,也不要看得多低,看成什么呢?看成和路边修自行车一样就可以,你一幅一幅地画,就是修一辆一辆的车。从三岁跟着父亲写书法,到如今女儿也开始在画室涂涂抹抹,卢韵至早已掌握如何熟练高效地修好“自行车”这件事,接下来是否要挑战“汽车”甚至“飞机”了呢?她认真地想了想说:“就还是踏踏实实把修自行车这个事儿做好”。

叛逆期:

反经验反常规,画出松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艺术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诗意性,意境韵味为先,其次才是笔墨”,卢韵至的艺术主张一直是在技法的积累与提萃之上,找到自己的意韵与风格,才是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她的名字“韵至”似乎也有此意,她原名叫卢丹云,“韵至”是她自己改的名字,在她看来“丹云”是飘在天上的,“我想把它落地,于是在韵字上又加了个‘至’,既有到达的祈愿,而且至字下面是个‘土’,就落地、生根、发芽了嘛”。

江宏伟老师的“修自行车理论”对卢韵至影响很大,“在实践当中确实如此,你只要把这个车修好,也就是把这幅画完成就是最重要的。至于你这幅画在完成的时候好还是坏,那不是绝对客观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卢韵至近年来在艺术圈崭露头角,与她持续且稳定的输出不无关系,对于“高产”的心得和秘诀,她坚持在横向上追求“完成”,而她的完美主义则体现在纵向上的不断精进与突破。比如在今年开年的生肖展上,卢韵至几幅以龙为主题的作品就有点“小叛逆”——“在学画的时候,老师会说在画面主体中线的位置,不要放太‘实’的东西,那这次我就尝试故意在中轴线上画一个大帘子,我想知道把‘气’堵起来是什么感觉,结果是放上去之后我发现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除了结构她还对色彩下了手,理论上红和绿、橘和蓝都是不适合搭在一起的颜色,“我尝试了稍微调整一下的红配绿、橘配蓝,偶尔这样还挺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小就是处于听话和不听话之间的那种孩子”,一方面,她非常积极地吸收每一位老师给予自己的艺术滋养:比如高中的美术老师刘凯传授的基本功和艺术观让她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作为女画家,首先要解决造型问题”,张友宪老师一句话令她醍醐灌顶;孔六庆老师“魔鬼训练”让她的线条基础极为扎实;陆越子老师的整体构图和写意感让她受益终身……同时,反常规、反理论、反经验,她在创作实践中也在步履不停地进行各种尝试,然后在反复尝试中打通自己艺术的任督二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尝试打破知识和理论上的桎梏后,卢韵至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新阶段,在突破与创新中不断精进,她的作品中增添了新的艺术面貌和随心所欲的松弛感,“艺术有自己关于美的黄金分割比例,但我想试试反黄金分割线构图会怎么样”。她这样的反套路当然不是为了挑战,也不是每次都会成功,但偶尔的小颠覆小叛逆会给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和精进。

探索期:

新中式创作,古里古气的现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赴新加坡参展,卢韵至特别选取了中国画中非常讨喜的仙鹤作为创作主题,“新加坡华裔华侨占比相当大,和我们的文化与审美有共通之处,画必有意,意必吉祥,仙鹤寓意富贵长寿及第等,是中国文化中立意鲜明的祥瑞禽鸟”。虽题材传统,但细看两幅画作中却有多处别于传统的创作“巧思”,比如《如月之恒》画中仙鹤为传统造型,但作为背景的蓝色莲花和黄色祥云却有着鲜明的现代气息,“此处线条的流动性和撞色的现代感,更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而《鸿俦鹤侣》则一改仙鹤闲适祥和的静态形象,满屏展翅占据了整个画面对角线的一半位置,又仙又飒的大气扑面而来,又是一次挑战“黄金构图”的大胆尝试。

“朋友们说,我甚至不用穿汉服,现代的衣服常常穿出古人的感觉”,这个“古人的感觉”说的大概就是卢韵至身上的“古里古气”,毕竟她是个从小读《花间词》、长大了沉迷画《洛神赋》的女孩。画画写字是她最喜欢的事情,在各种容器中插满各色的花、燃一支香泡一壶茶……她可以躲在工作室里惬意地画上一整天。同时她也非常乐于接收和研究关于艺术的潮流信息,“比如现在流行什么新的材料、画法、装裱技术等,我都会去关注。艺术是流动的,审美也是。比如刚刚画好的国画作品,我尝试装了个油画的画框,毫不违和,甚至别有味道”。

卢韵至在抖音上也有不少粉丝,她会经常分享自己画画写字、弹琴插花、看展旅游的视频,“拍摄、剪辑包括配一些我喜欢的国风音乐,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我喜欢这种‘导演’视角的设计和创作”。文者气之所形,她哪怕是拍段“一分钟教你学会画马”的视频也设计感满满,从帅气的转笔特写开始,一气呵成地挥毫肆意洒脱,片刻间一匹飘逸奔腾的汗血宝马乘风而来跃然纸上……背景则是《射雕英雄传》的经典配乐并辅以铿锵急促的兵戈之声,粉丝留言:“女侠好身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里古气的现代人、新意满满的中国画,卢韵至的创作和她的人一样,既古典又现代,既追古又新颖,也因此她的作品不仅被很多年轻藏家青睐,也经常受邀参加国外的各大艺术展览。她坦言自己认真研究过如何创作“外国人看得懂的中国画”,比如去年在捷克展出的《伏尔塔瓦河》,她选择以捷克著名的伏尔塔瓦河风光为题材,包括河岸景致和水中天鹅等标志性元素,“用中国画的手法表现当地的文化,题字我用中捷双语题了:伏尔塔瓦河水在嫩绿的草地和低地缓缓流过,天鹅是传递忠诚和永恒爱意的信使”。后来策展人兴奋地拍了现场图发给卢韵至,“她说:所有人都在看你的画!”

艺术有它自己的规律,而艺术家更需要自己的风格。在古人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在年轻人的潮流中寻找灵感、尝试让中国画成为全世界更多人读得懂的艺术语言……卢韵至一直坚持以现代审美吸取传统力量,在传承与创新中完成自我艺术体系的重构,逐渐完善有鲜明个性和自我主张的“新中式”创作。张 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rtis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韵至

硕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陸越子教授,国画启蒙恩师画佛者刘恺先生。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

古罗塘书画院江苏分院副院长,

江苏梓鋆书画院常务院委,

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人物画委员会委员,

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泰州市花鸟画协会副秘书长,

泰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开明书画院画家。

2010年起从事中国画创作工作至今,于约旦、德国、意大利、法国、捷克、马耳他、美国、英国等国参加欧洲及地中海国家对外交流展,参加省市艺术展览若干,作品及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若干。

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所收藏,2019年意大利贝内文托省展览那不勒斯市市长马斯泰拉• 克莱蒙特(Mastella Clemente)收藏作品《蛋堡》,2018年法国巴黎第十区副区长收藏作品《莲花》。2024年篆书《心经》被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收藏。

重要展览:

作品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外事专题文创,国画“奥运主题”的扇子赠予出席开幕式的驻华使馆使节、重要媒体等中外嘉宾,中美协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承办。

2023年11月 参加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庆祝美美与共·艺术巡展 (捷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2024年1月 参加2024外交官非遗盛典八十余国驻华使节共同见证,向世界展示大国非遗金文云锦-龙腾盛世绘江山(中国,北京)

2024年4月 参加灵感中国当代中国画艺术展亚洲巡展[首站新加坡](新加坡)

重要会议:

2021年12月 参加研讨会:当代中国画艺术对欧洲国家传播途径和方法研究

2023年12月 作为艺术家代表参加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2024年4月 参加灵感中国当代中国画艺术展亚洲巡展(新加坡站)|学术研讨会《中国和新加坡视角下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与影响力》(新加坡)

获奖:

2022年

1月 作品《海陵赋》在首届中国·海陵“东城杯”红粟文创大赛中荣获“最佳文旅融合奖”。

1月 荣获“青·匠心100”江苏省新兴青年群体榜样评选“青艺家”称号(共青团江苏省委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5月 入选紫金山英才南京文化人才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中共南京市宣传部)

编辑 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