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时任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和我共同编著出版一本书,《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题词。书中介绍了100位中外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并一一为他们写了评语。收入书中的企业家就有张瑞敏、鲁冠球。
21年来,我先后观察600多家企业。删繁就简,最终干成大事的,大都是“二个舍得”,舍得分钱,舍得分权。而毁灭的企业大都因为老板难以克服的二个致命弱点:自私专断。
最近倡导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创办“弘扬井冈山精神•学习华为创新精神”经理研修班,开始研究华为。任正非在回答为什么“企业越做越大你的股份却越来越少”的问题时,任正非淡定地说:“只要我不要钱,少要钱,世界就是我们的,如果我要钱、多要钱,世界就缩到我家了。”近6年来,任正非个人股份占比从1.42%降到现在的0.48%。华为是他一手创办的,他却说自己是“傀儡”,在职级上有4个人是他“顶头上司”。任正非说:华为找到了最好机制就是轮值董事长作决策。在华为,人们觉得是为自己工作,企业“人人都是CEO”企业有机会做大。华为有个前高管评价任正非说:“人们跟随任总,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自己。老板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多数华为人都觉得在华为工作就是在为自己奋斗。”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一位深耕实业、胸怀天下的智者,洞穿了个人财富的真伪,逝世后引发全社会对他崇拜潮。为什么?因为他自己一年开销大约5万元,长期穿30元一双的布鞋,却连年给员工涨工资。2023年8月,因娃哈哈上半年业绩增长,宗庆后决定向集团全体员工发放额外奖励,总金额超千万。宗庆后说:“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首先企业要给员工加工资,先把自己员工扶持好。为提高员工收入,娃哈哈每年给员工加工资,月度奖金保底4000元,按利润比例增加,年底还发年终奖和干股分红,有特殊贡献的再发特殊奖励。”他的话如同一股清流。
张瑞敏,海尔的缔造者和引领者,自1984年起,带领海尔集团不断攀登。在执掌海尔的37年间,他把一个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成为一家全球营业额超3000亿元、利税总额超4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罕见的案例。我在海尔考察时,张瑞敏告诉我,海尔的哲学逻辑就是“员工第一,让人的价值最大化。”当时,海尔所做的最成功、最创新和最勇敢的事情就是打破了科层制,把海尔的12000名中层管理者全部取消掉,中层管理部门全部撤掉,终结科层制,只有一个共享的平台。简单地说,企业原来是科层制,现在变成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人去指挥你。员工就是独立的实体,员工发明创造的成果,以员工名字命名;员工创造的价值,由员工主持分配。所有企业的领导把定位改过来,你不是发号施令的,你是仆人领袖。你要给所有的员工创造条件,给所有员工提供服务。北京时间2023年11月7日,张瑞敏在伦敦被授予Thinkers50终身成就奖,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的企业家。
自私,最明显表现就是不舍得利益共享,直白点说,不舍得分钱。一些老板嘴上整天提华为,每天要求公司学习华为。而一到企业财富分配的时候,却是自己作梦当富豪,对员工却锱铢必较,想尽办法“节俭”。
专断,就是老板象个“土皇帝”,权力集于一身,事事由老板决断。最典型的莫过于许某,2017年楼市处于顶风之时,有位经济学家提醒他防风险。许某的做派就是唯我是从,即使是高管,对他也只有顺从与谄媚。许某锒铛入狱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专横跋扈无疑是其中一条祸根。
深层研究表明,自私专断的企业领导者的问题并不是出在“认知”层面,而是出在“知”与“行”脱节上。他们谈到“舍得”的时候也是条条是道,但认知不是嘴上功夫,仅能做到“知”是不够的,“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老板要有自我定义:你到底要什么?要头顶的星空还是要脚下的黄金?选择了星空就必须放弃黄金,把黄金散出去,散给一起追日的人。
总结起来,决定企业走多远的,就是老板要用脚去践行“分钱和分权”。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知行合一”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只停留在“认知”层面的缺陷。(王国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