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流淌,灯光璀璨,英歌的锣鼓声、槌击声、呐喊声和泰国民众的喝彩声、欢呼声交融在一起,响彻泰国叻丕府的夜空。4月30日晚,普宁英歌交流文化团泰国巡演正式拉开帷幕,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与叻丕府英歌队在叻丕街头联袂共舞,实现中泰两国英歌第一次“合体”,向泰国民众展示“中华战舞”的雄风,以“文化走亲”形式增进与旅泰乡贤的乡情乡谊。

航班延迟 英歌队途中化妆

当天早上,叻丕府有关方面人员早早就驱车前往泰国首都曼谷,在机场等候普宁英歌文化交流团的到来。受粤东天气影响,飞往泰国的航班延迟,原定19时开始的巡演被迫推迟。

下午,普宁英歌文化交流团飞抵曼谷。叻丕府距离曼谷有80公里,为了能让当晚演出尽早举行,不让叻丕民众久等,普宁英歌文化交流团千方百计节省时间,在公路服务区上吃了快餐。富美青年英歌队教练李俊浩更是争分夺秒现场给队员们描画脸谱,队员们也相互帮忙化妆。

到达叻丕时已经是20时30分。李俊浩一声令下,富美青年们立即穿戴好表演服饰,做好表演准备,甚至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文化走亲 彰显“中泰一家亲”

当晚21时,中泰两国英歌队伍在叻丕街头开启历史上的首次联合巡演。

“现场真的是人山人海!”与叻丕府官方一起迎接普宁英歌交流文化团的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文化遗产公益法律中心主任、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团长邓尧表示,叻丕府为普宁英歌交流文化团的到访准备了欢迎仪式,现场标旗有的写着“友谊长存”,有的写着“欢迎中国普宁英歌交流团光临”。叻丕济德善堂还组织了舞狮队和舞龙队表演,专门制作了印着“叻丕普宁”“中泰一家亲”等汉字的T恤衫,热烈欢迎普宁英歌的到来。叻丕街头与河的两岸都挤满了热情的民众,当地的老华侨也纷纷赶来,在表演开始前就争着与富美青年英歌队合影。

巡演开始,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打头阵,叻丕府英歌队紧跟在后,沿着叻丕府的主街区巡游。

一路上,泰国群众夹道欢呼,手上不停挥动中国国旗和泰国国旗,犹如众多跳动的音符。很多民众一直竖着大拇指,用中文打招呼说:“你好!你好!”巡演间歇时,泰国民众不停地给普宁英歌队送水,要求跟他们合影。还有的民众抓着普宁英歌队员用泰语说话,非常激动。

表演结束时,富美青年英歌队队员整齐列队,一起向当地民众致谢。现场立即爆发出一片掌声,响若春雷。

“泰国民众的热情让我们特别的感动,当时我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李俊浩告诉记者,在广场表演时,叻丕府安排一名女孩身穿旗袍,举着写着汉字“中泰一家亲”的旗帜。另一名女孩身穿泰国服饰,举着泰文旗帜。围观的群众一边挥舞中国国旗,一边挥舞泰国国旗,富美青年英歌队就在中间表演。“我们乘车离开时,一路上都是观众,一直跟我们挥手打招呼。很多民众甚至追着车跑,要求合影,队员也专门下车与民众合影。”

英歌为媒 讲好中国故事

祖籍普宁的叻丕市长林松财(Sakchai Phisanphon)和前市长赖素龙(Pichai Nanthachaiporn)带领市政厅有关人员,全程跟随英歌队走完2公里的巡游路线,一路与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互动。林松财特意穿上了红色唐装,他尤其喜欢富美青年英歌队的“时迁”及其“飞蛇”表演,每次合影时都要把富美英歌队队员拉到身边。林松财在致辞中表示,非常感谢普宁英歌文化交流团来到叻丕府,希望未来能够与普宁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增加联系,保持交流。

普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郑旭武表示,泰国是潮籍海外华人华侨聚居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对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近年来,普宁英歌火出圈、“舞”出国门,海内外华人华侨纷纷邀请普宁英歌外出交流表演。此次英歌出国暨文化交流,将有助于讲好普宁故事、揭阳故事、中国故事,不断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热度,增强海外华人华侨对祖(籍)国文化的认同感。

邓尧表示,英歌表演结束后,叻丕市长和叻丕府文化部门与他共同讨论了中泰两国携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英歌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序。“通过英歌这个媒介,显然可以增加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从普宁英歌在叻丕表演的效果来看,完全可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优秀的传统民族舞蹈受到跨国界民众的喜爱,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