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右一朱启,右二向江桥

朱启和向江桥是陆军工程大学的校友,两人虽相差一届,却是要好同学,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学习之余经常畅谈交心。

毕业一年后,他们两次相遇,比武对手竟是军校同学,少尉军官如何抉择?

军校期间,朱启涉猎广泛,理论功底扎实;向江桥思维活跃,工作方式灵活。在那时,两人就开始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学院的新闻宣传工作,并顺利保障了学院各项活动。

毕业后,两人虽然同在一个一大单位,但驻地却相隔千里,但他们还是经常连线讨论工作,相互鼓劲加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长,终于见面了!”“是啊,毕业后许久未见。”

年初,他们代表各自单位参加旅“四会”教练员集训,那次是他们毕业后的第一次见面,且巧合地分到同一个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训期间,两人相互帮助,共同研讨教案、课件,互相试讲试教,指出彼此的不足之处。“没想到现在,又找回了在军校的感觉。”向江桥说。

在比武最后,朱启凭借绝对的优势斩获“四会”比武第一,但向江桥却因为经验不足而名落孙山。“没事,第一次就能取得这个成绩,你已经超过很多老同志了。”朱启敏锐察觉到向江桥比武失利后郁闷的心情,便安慰他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路漫漫,下次顶峰再见!”离队后,向江桥与朱启的微信聊天记录中,留下这样一句醒目的话。

没想到,他们在次相遇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在比武结束一个月后,他们再次相遇。

“听说你参加‘三会一好’政治教员比武了?”朱启在翻阅参赛选手名单时,好奇地拨通了向江桥的电话。

“你不会也参加了吧?”,“没想到,这么快咱们又见面了!经历了上次的失利,这次绝不会再留遗憾了!”向江桥自信地说。

然而,这次的比武赛程更紧,对手更强,难度更大。面对一半以上对手都是政治指导员,对他们两个少尉排长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轮考核,面对海量复杂难懂的理论题库,一个人记忆很难集中注意力。“不如我们互相提问吧,这样印象更深刻,也不容易走神。”朱启对向江桥提议。

凌晨四点,宁静的夜,世界还在沉睡,但机关大楼里仍有一盏灯亮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考核结果公布,两人分别取得98、96分的好成绩。

在经过模拟情景处置、教案编写环节的激烈角逐之后,最终他俩分别以基础赛总评第一、第二的成绩一路杀进决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决赛理论授课环节,朱启再次以绝对的高分领先。但向江桥却因突发因素,导致授课过程并不流畅。

朱启发现这一情况后赶忙跑到后台配合他展示课件,并示意他:“不要紧张,注意时间,保持专注。”

这一次,向江桥抓住机会,一举拿下铜牌。而朱启,则再次以两个科目,双料冠军斩获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兄弟,我们都做到了!”赛后两人难掩心中的喜悦,彼此勉励着对方。

两位军校时期十分要好的老同学,一年之后,两次因比武重逢,从同学到对手,一步步发展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前路漫漫,只争朝夕,下次顶峰相见!”向江桥的教育笔记本扉页上,这一句醒目的话——已成为两人的共勉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头望,比武场上的相逢已经过去,但朱启和向江桥的友谊将不断延续。他们带着这份珍贵的情谊,将在强军征途上不断创造新的故事。

作 者 |向江桥、朱启、李茂田

编 辑 |王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