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在复苏,依然存疑。

针对中国经济陷入低谷的原因分析有很多,近期看了一篇文章叫《》,作者是北大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文章狠狠批评了目前对传统工业体系的忽视态度,路氏认为将高技术工业和传统工业对立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因为在他看来,每一项新技术都蕴酿并成长于传统工业体系,新与旧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政策制定者并不能完全预判新技术从哪里以何种方式冒出来

路氏将中国经济危机归咎于中国工业增加值的下滑,剑指新型工业-传统工业这样的二元论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潜能。且不论这样的分析是否切中要害,但其对二元论的批评深得我心。

对中国经济稍微了解的人都听过以下几组关系:新动力vs旧产能、硬科技vs软科技、实体经济vs虚拟经济…如果更进一步思考,像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新时代等等,但凡强调新,也都意味着对立面是旧。

路风在文章中用了大量案例来论证新与旧往往是共生的,里面很多案例很值得去读一读。我也补充一个时髦的芯片案例,最早诞生在硅谷的晶体管,基于的是化工行业——一个十分传统的行业。仙童半导体创始人肖克利正是一个化学家,他拿到的是也是诺贝尔化学奖,所以路风教授的说法是如何实际的。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经济政策领域的二元思想到底从哪里来?这种二元思想实际上变成一种可怖的意识形态,干扰中国的政府和企业更高效地去发展经济。

答案当然是非常复杂的,但我想说的,至少法兰西民族的制度文化观念带来的影响巨大,值得好好研究。没错,就是最近最高领导人访问的法国,马克龙领导的那个国家。

很多人应该记得《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十年前,一度因为某领导人大力推荐纷纷荣登各大书店黄金展示位置。《旧制度与大革命》表达的内容之一,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法国社会,不仅有断裂的一面,更有连续的一面。路风所提到的新型工业和传统工业之间的关系,和托克维尔的论述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算准确地说,在西方大国中,英国强调经验主义,美国崇尚实用主义,德国恪守制度规则,法国是最情绪化的,看待事物容易走向极端。举个经济领域的例子,18、19世纪的法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但期间对企业家/资本家的态度则经历了“从英雄到寄生虫”的180度大转变(参见《英雄还是寄生虫:19世纪法国企业家形象大辩论》,作者乐启良),这一点和中国社会简直不要太像。

那么法国是如何在观念上影响中国的呢?基本上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影响,看看1949年新政权的核心领导人中有多少是少年留法就有数了;第二种是间接影响,法国对苏联的影响巨大,且不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公社正是巴黎公社,从国家权力结构来看,法俄中三国也十分相似,无怪乎著名政治学家斯考切波,会拿这三个国家作为案例进行“国家与社会革命”的比较分析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要理解中国经济,必须好好理解中国的社会观念,要理解中国的社会观念,有必要好好读一读作为观念源头的法国历史。甚至,不夸张地说,当下中国最高领导人为何选择法国而不是其他国家访问,法国为何被视为中国制衡美俄的重要国家,都可以通过阅读法国历史,通过理解法国在近现代欧洲与世界的角色来找寻原因。

为此,请允许我推荐一本适合非专门研究者阅读的法国历史著作——《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作者是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吕一民。很荣幸我是他的学生,也很遗憾,我没有能够从事法国史的学术研究,但这并不妨碍我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

以下是京东和当当的购买链接,京东价格更优惠一些!

京东购物

当当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