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佘太的爱情》后续,一个八十二岁老人的感恩之旅

作者/孙树恒

在 2019 年 6 月 8 日,端午节刚过,应朋友郝利君之遥,我去拜访她的母亲。

一开门,郝利君和她母亲迎了出来“这是我妈,快八十了。”“我才七十七岁!”

“我叫杨淑林,淑女的淑,树林的林”,一见面,就被老人的热情所感染,像燃烧的火焰,暖融融的。

老人头脑清醒、思维清晰、乐观豁达,语言灵活,记忆力好,让我感到特别的惊讶。她满含深情地讲述了与老一代科技工作者郝巨才的爱情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以《河套情歌:大佘太的爱情》为题目写了一篇长篇散文,发表在自媒体,又被老人工作的家乡的《河套文学》发表,在老人的亲人和同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郝巨才老人的弟弟郝志才留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这话原本是歌领先贤哲人的话,但现如今,用在我二哥身上也不为过。我的二哥,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那座高山,你即便是仰起头来,也难窥见他的高度。他的景行品德更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郝巨才老人的同事赵维平撰文说,郝站长就是我“敬爱的人生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亲朋好友的留言,以《河套情歌:大佘太的爱情》后记整理发表在自媒体上,让人们阅读两个老人曾经的生活,相爱的让人心动的细节,让内心生长出纯纯的情感和故事。

在采访时,当时老人就有个愿望想回大佘太看看。是怀旧,是感恩那一片土地,向那个年代苦难的幸福,向自己守护的爱情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五年,在今年五一假期,由三女儿郝平开车,小女儿郝利君陪着,终于成行。

郝利君说,一路上,妈妈一直兴高采烈,顾不上看路两旁的风景,喋喋不休的讲着过去的事。她们先去巴盟乌拉特前旗看望了妈妈和爸爸的介绍人,今年已经90岁的张大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说,没有张大爷给她介绍有德有才性格又好的郝巨才,就没有这么好的婚姻,生了这么多孝顺的好孩子,有这么幸福的老年生活。

听说张大爷现在行动不便,有点老年痴呆,妈妈说好多年没见了,心里总是惦记着,不管他还能不能认出我,我想去看望看望,也许我能唤醒他的记忆。

三个多小时,很快到了张大爷家。

张大爷见到妈妈,握着妈妈的手,激动的哭了,虽然反映迟缓,但能听清他在说,谢谢,谢谢,谢谢你来看我,我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十年前,张大爷受姥爷之托,将22岁温柔贤惠美丽大方的妈妈,介绍给27岁高大英俊德才兼备的爸爸,开启了幸福的婚姻生活。爸爸从农牧学校毕业,分配到大佘太牧场,工作努力上进,既会写材料,又会给牲畜看病防疫,为人热情和善。妈妈说第一次见你爸,就好像在哪里见过,有一种亲切感,你爸虽然穿的旧衣服,但很有风度,很有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爸当年本想学医,可家贫,只能选择免学费的农牧学校,学了兽医。爸爸干一行,爱一行,被称为巴盟兽医界的第一把交椅。爸爸一生钻研业务,清正廉洁,参与编撰《动物防疫法》,他编撰的兽医类书籍至今仍有售卖,多次被评为全区优秀工作者。遗憾的是刚退休就患病离世,这是我们一家人永远的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大爷儿子的带领下,郝平和郝利君领着妈妈,找到六十年前爸妈工作生活的大佘太牧场,1963年至1971年期间,爸妈在这里生活了八年,居然当年的房子还有一部分残留。

郝利君说,在这斑驳的断壁残垣下,我热泪盈眶。看一群鸟从老屋掠过,仿佛曾经的故事它都知道。

妈妈说,刚开始这里没通电,点煤油灯,只有一口辘轳井,打水不方便。

姥爷第一次来看妈妈,看到这么艰苦的条件,就哭了。妈妈说,她也没觉得多苦,你爸爸性格好,人缘好,那时候同志们之间关系亲密,有事互相帮助。孩子们去谁家串门,看谁家饭好就在谁家吃了,忙忙乎乎,不知不觉就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虽然也抱怨爸爸只顾工作,不顾家,可这怨中更多的是包容和关爱。

爸爸乐善好施。低标准时期,大家生活困难工资低,粮食配给制。爸爸有一次开会去一个老同学家串门儿,他家四个儿子,叫大牛二牛三牛四牛,最后生了个女儿,叫花牛。爸爸去时买了点吃的,孩子们高兴的顾不上礼貌就开吃。爸爸一看他家已经断顿了,啥吃的都没有了。爸爸走时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让赶快去买粮。几年以后,条件好点了,老同学特意来家里道谢,说爸爸当年倾囊相助,帮了他们大忙。孩子多,尤其是男孩多,吃了上顿没下顿,真就买不回粮,饿肚子了。

爸爸总是很乐观,周末一边干家务,一边唱歌。唱的最多的是这曲“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后来才知道这是冼星海作曲的《河边对口曲》,旋律欢快,歌词有趣,陪伴着我们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问路时,当地一位老人居然还知道爸爸,说郝兽医技术可高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六十年过去了,还有人会记得他的美名,作为女儿为爸爸当年的付出感动。在那特殊年代时爸爸在牧场被打成坏分子,说他是“黑高参”,经受酷刑,但爸爸没诬陷任何人,后来平反。现在物是人非了,

此时此刻妈妈在这老屋下说,多少人走了,房屋也破烂了,我能活着,健康的回来,看到这一切,是我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利君说,领妈妈回到六十年前和爸爸生活的地方,还到鄂尔多斯看望妈妈现在唯一的长辈,多年没见的也有 90岁高龄的二叔。妈妈说这是感恩之旅,对我们来说是寻根之旅。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一甲子。妈妈说,人生短暂,要做光,要做盐,成为能被别人需要的人。爸爸也说过,施比受更有福。

几个儿女正义正直善良的秉性都来源于父母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利君说,爸爸已经离去25年了,这些年来,他却离我们越来越近。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会想他当年也会有同样的难题,我们想应该多想办法,克服困难。

如今我也已到知天命之年,我知道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更明白生命的坚韧和力量。多陪伴母亲,珍惜每一天,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我在变老,更要变好,修身养性,要更有格局,更智慧,更包容,更慈悲……

夕阳西下,在众山相拥中

如此多彩多姿,郝平、郝利君与妈妈坐在车上,不经意的回望着。

大佘太的群山一片寂静,太慈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