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抗战中度过

戴义开

一、小孩子也关心国事

我们这把年纪的人,童年的岁月基本上是在“打日本鬼”的民族救亡怒吼声中、在战争动乱的气氛中度过的。在学校周会上,我们这些小孩子和大人一同背诵“抗战到底” 等誓言、公约。初小班上我的同学都知道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史可法的故事,还有上海抗日的八百壮士等等。我们读的课本,封面上印有握枪冲锋、大声疾呼的中国军人画图。我就用习字簿的湘纸一次又一次地临摹下来。晚上,我们一群小伙伴坐在小南路骑楼边交谈抗日前线的新闻,谁说得多,谁就是小家伙中间受尊敬的大知识分子。例如“湘鄂会战”,谁也不知道“湘鄂”两字怎么写, 有人提问“怎么叫‘想我’会战?”主讲的斥一声:“大人就这样讲的!”谁也不再追问了。只想听那里又打死多少鬼子,其它不求甚解。也算是从自己的实际水平上关心国家大 事吧。

二、“跑警报”

日本飞机经常来空袭,马鞍山顶竖杆挂一个灯笼,警报长鸣,表示桂南北海那边有日机朝柳州方向飞来。于是“挂灯笼啰”的喊声四起,街上大乱,店铺关门,人们涌向市郊较为安的地方。竖杆挂两个灯笼就表示日机已飞近柳州, 街上万籁俱寂,偶尔有人仓惶跑过。躲在防空洞里的就注意听有没有飞机的声。这就是“跑警报”或“跑飞机”。那时候在今八一路和雅儒路之间是一片土坡起伏的空地,菜畦野草间杂,土坡上挖了许多一米多高或纵深的竖洞或侧洞, 这是最简易的防空洞,雅儒路临河一带防空洞规模就大得 多。但父亲宁愿带我来这简易洞。

天气晴好之日,就有一些 市民先期行动,父亲也牵着我来到平日呆惯的地方,坐在洞口边跟别人聊天。我张望眼前一派阳春美景,草丛小花,飞 来飞去的蝴蝶,想着老师教的歌:“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我沉碎于轻捷的蝴渫在决活也飞舞,却忘记暴戾的日机飞临头上。温馨的艳阳天立即变成肃杀的世界。突然山崩地裂似的爆炸声好像就在头上,父亲匐伏紧护着我尽量住洞下躲。这是一次较大的日机空袭灾难,从“大树脚”(今市妇幼保健院附近)到“一溜塘”(今莲塘路)一带落了不少炸弹,听说死了几百人。回家路上,父亲带我绕过被炸的现场,我脑子里回响着音乐老师激昂的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三、衡阳战役引起的激情

晚饭前,也就是每天晚报上市的时间,小南路洋溢一片焦急、兴奋、不安交织的气氛,这时,衡阳战役已经打了几十天。人们急于要了解前线消息,商店的伙计、掌柜们跑到骑楼前等候卖报纸的到后。报纸来,又围成一堆听念报。然后是讨论、争辩。在这种临时自发形成的“读报组”里, 光听说话的声音,你还分不清谁是老板,谁是伙计,谁是顾客,谁是路过的行人或街边摆摊卖膏药的江湖佬。

我的一位堂兄向我们几个小家伙下达一个任务,把报纸登出的衡阳守军将领们发出的电报背诵下来,优胜者发给“记性好”精神 表扬奖一句。至今我还记得电报的话:“敌人今晨已从北门突入,城内已无可用之弹及可增之 兵,职等惟有一死,以报党国,决不负委座生平作育之至意,来生再见。”后来听说那个军长方先觉投降了,后来虽然又逃跑出来 了,没有“一死”,大家都觉得很扫兴。

四、被吊打的逃兵

有一次日机来空袭,我们全家都躲在家里床底下。不料这次炸弹就落在附近,爆炸的巨响好像要把房屋都掀起来 了。警报解除后一查,屋后街炸塌几家房屋。过几天,我们就搬到黄村头住。住处旁有个祠堂,驻扎一群士兵,吃饭时 他们都到门前晒谷场围成圈蹲着,中间一脸盆青菜或者黄豆,士兵们胃口极好,一盆菜像变魔术似的一会儿就全光了。而且总有一个把盆里的残余一点一点搜刮进嘴里。士兵的灰色军衣都很脏,手指手背多生有柳州俗称“癞渣”的疥疮。草桂绳子绑住瘦得很薄的或者浮肿得发亮的脚掌。他们的样子跟我在课本封面上看到的带钢盔、穿皮靴的伟壮形象大不相同。

有一次祠堂里传出嚎叫声,我跑过去,看见一个兵被捆住手吊在屋梁下,一个军官挥舞粗绳往他身上抽打, 他悬空的身躯怪异地扭动着,其他士兵呆呆地围着。一个村上奶老郭哝着:“造鬼孽哟,造鬼孽哟!……”听说是惩罚逃兵。士乓大多是人农村抽壮丁抽来为,也有别人化钱买来顶份额为。有些受不了那份苦就逃跑。那令人心悸的嚎叫声好长日子还在我耳力响着。

五、游行和街头宣传

街上经常能看到各种游行活动,多半在下午没有空袭的时候进行。有一次是抗日救国献金的游行,队伍前列吹军号,打洋技,接着是一面很大的“青天白日满地红”(那时的国旗),四角由好些人扯紧,在街中徐徐行进,拥挤在街两边的市民纷纷把沙票或值钱的物品扔上去,听说还有扔珍珠项链、金戒指等贵重物品的。游行队各人挥舞各色标语纸制成的三角小旗子,举拳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晚上的火炬游行更容易形成一种热烈气氛。游行者每人举着一截铁棒似的大竹缆火炬,随着口号声起落。整个游行队伍就像一条辉煌的游动着的巨大火龙。那时市中心街道庆云(中山中)、培新(立新)、沙街(柳堤)、小南这一圈是游行队伍必经之路。有时,游行队伍分散成一支一支为宣传队到各街头用表演文艺节目形式开展宣传。

青云菜市口外,今中山西和小南路之间校开阔处,总会有一个点。观众层层图成一大圈,在今青云大厦门前,那时每晚必开大档口卖壮腰补肾之类膏药的钟笑珊夫妇的摊子,就自动收挡,让出地盘。宣传队通常表演“放下你的鞭子”之类的话报剧, 歌咏有独唱、合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向前走,别退后,抗战已到最后关头!”那时候不仅是成年人,少年儿童也时兴唱这些歌。唱起来总会有一种感觉,当时说不出这种感觉,年纪大些之 后,才知道这就叫崇高、壮烈和庄严。跟时下那种绉眉闭 眼,指天顿脚地唱“忘不了你的是我,看不够你的是我……:”却是完全不同的风味。

六、听广东戏的一点收获

随着疏散南下和东来人群的涌入,市面呈现畸形繁荣, 柳州城市人口据信已超过30万。广州粤剧泰斗薜觉先、唐雪卿的觉先声剧团,马师曾、红线女的太平剧团都来了。我们有机会到映山街国泰等戏院去看这第一流的广东班演出。既有《胡不归》之类的苦情戏,也有《梁红玉》之类的爱国 戏。戏台上的英雄们战泡点缀着闪闪发光的小电灯。这是当时戏台表演艺术道具运用最新科技的成果之一。而看广东班给予我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果之一则是我画了一幅《英雄落难图》,一个甩发辫、提马鞭的投荒英雄。画面还录上一段颇为流行的粤剧戏文:“百感苍茫,愁见月斜云汉。莫道江山情重,因悲国土沦亡。”那时候,这种文字语言我没法理解明白,但我感受到一种慷慨悲歌的悲壮情境。我的同堂二哥看见这张画,不胜惊讶地说:“真有点像薜觉先呢!”他把戏文有滋有味地唱了一番,又拿去向其他亲友推荐:“十岁细路仔(小孩)既杰作!”这使我几个小伙伴又羡慕又嫉妒了好几天。

七、不幸的逃难姑娘

衡阳失守,战线逐渐南移。柳州市中心各十字路口都修筑有射击口对着各条街道的钢筋水泥的碉堡。我在小南、庆云、西大路口之间的碉堡外,听着大人们在夸耀这防御工如何坚固,瞧着黑黝黝的射击孔,脑子里呈现巷战时哒哒哒响的机关枪,从里面向入侵的日本鬼扫射的壮观景象。碉堡附近街边,逃难者摆卖旧衣物的摊子越来越多。新近从广来的一伙亲朋中,有两兄弟津津乐道他们在逃准路上摆摊, 用饭焦(锅巴)搓成药丸子,冒充壮腰丸出卖以维持生计的故事。

我们几个小家伙私下还就此开展过讨论;第一,老百姓捐了那么多钱(我们都亲眼见过献金的),政府应该分点给难民;第二、锅巴做药吃不坏人,又能解决逃难者吃饭问题,此计大妙,我们逃难时也不妨一试。当然,这两项“决议”都没有贯彻。柳州大疏散时,小伙伴们随家长各奔东西。他们在逃难时,有些全家被强盗抢劫一空,有些亲人被日本鬼拉夫死于路边,我家和一伙广东同乡共约20人经拉堡疏散到成团乡附近的朝阳村。天色阴沉寒冷。途中在一个财主家门前歇脚,一个青年正在堂前打老婆,那女的很年轻,操着广东白话不断地哭叫“阿爸阿妈”。原来她是半年前随家从广东逃难上广西,路经此地,行李已经卖光,被迫将她卖给这家做小老婆,现在她也不知道双亲的去向。大家听了都觉得很难过。父亲坐在行李担上,皱着花白眉头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狗啰,做人实在艰难!”

八、柳州沦陷

村里人传来:日本鬼子进柳州了!后来才知道,日军进攻柳州采用箱形攻击。一路由桂林、永福,一路由桂平、象州分两路指向柳州。11月8日, 日军先头部队已侵入市东北郊鹧鸪江、三门江一带。9日, 日军出现在市东南郊阳河、马草塘,并在杜湾村渡河,向鸡 喇街、窑埠窜侵。10日早晨,国军阻击由羊角山向机场进犯之敌,发生战斗。下午,敌军攻占飞机场。另一股窜至市西郊鹅山、鹅岗桥,国军曾在这一带阻击,旋向西撤退新圩、 洛满。此时柳州城内已情况不明。11日拂晓,国军在拉堡以北与由柳州城外西窜的敌军遭遇,交火。中午,敌以炮兵掩护,向国军拉堡、双桥阵地进攻。战斗至下午近晚,国军向六道圩撤退。柳州城市中心区没有发生过战斗而沦于日本侵略者之手。那些坚固的碉堡都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据后来国军的战斗详报记载:柳州附近战斗从1944年11 月8日晚开始,到12日上午结束,“我军伤亡官兵三百余 人,敌之伤亡较我为众”云。

九、鬼子的狼狈表演

大约就是国军向六道圩撤退这个晚上,朝阳村的人整晚惊惶不安,隐约听到远处有枪声。第二天上午,从成团圩传来消息:日本鬼来了!大家立即往村后山上跑。在山上呆到下午,没有鬼子进村。但接连好几天,每次听到警报,大家都毫不犹豫地往山上跑。因为确实每次都有鬼子到过成团 圩。

终于有一次真的“狼来了”,我们在山上望见山下横亘的大路上,五六个骑马的鬼子在路边下马,坐在近旁的田基上,像是在歇息。躲在山上持有枪支的青年们被几个鬼子大模大样的架势激怒了,开枪射击。枪声打响,鬼子只是向周围山岭张望一下,山上打了十几枪,他们还坐在那里,也不还枪。有人说:“这些日本鬼是兵油子,听枪声知道射程远伤不了他们。”又有人说:“有机关枪就好了。”话音刚落,另一座山头响起“哒哒哒哒”的机关枪,霎时间,鬼子跳起来,好像棍子捅进蚂蚁窝,散开窜上大路,骑上马飞快地逃跑了。山上一遍欢呼。鬼子的这一番狼狈的表演,让人们很久以后,一提起来就都还非常的开心。

十、空战壮观

使我们增加新的不安的是,各乡间逃难的人被抢劫的消息越来越多。介绍我们到本村住的“地胆”终于说了:“看来情况不大好办,我也要回城里恢复我的米粉摊,你们也回城算了。”回柳州时,也是阴沉沉的天,天气更冷。回家途中,在飞机场边看到一具女尸,在小南路南端看到一匹棕色死马。街上来去匆匆的是老百姓,昂然过街的是二鬼子,偶尔有几个人一队的日本鬼,拖着的军刀像狼尾巴。店铺或闭门或被打开半边,我们家也被破门掠劫过。有些邻居从门缝里点头打招呼后,赶忙把门关上。整个城市寂静得使人压抑,但听说河两边都有大赌场,那里就热闹。

日本鬼占领下死气沉沉的柳州城,也有生气勃然的时刻。那就是盟军飞机飞翔上空的时候,炸弹、机关炮轰响声中,市民纷纷停立街上望。盟机通常是袭击飞机场,有时也俯冲扫射柳江,那是对着挂太阳旗的船。短小精悍的野马式战斗机跟乌黑的日本“零”式在空中追逐时尤为精彩,野马式速度和灵活性都强得多,在蓝天下掠过时,那声音就像带金属性的男高音引吭高歌。看到“零”式尾巴冒黑烟裁下来,多年受日本飞机欺侮的柳州人,心里那阵快感是难以形容的,后来、盟机来袭愈更频繁,日本鬼没有飞机迎战了, 只开高射炮,两只机身的P33式盟机喜欢像飞箭越长空, 周围总有几团拳头大的黑烟突现,那是鬼子的高射炮弹。飞机总是在飞机场那边留下一连串使空气也震颤起来的爆炸声之后离去。那时候市民中传说,驾鹤路日军十一军指挥所驻地的天主堂内,关了两个被俘的美国飞行员,有人看见他们光着被晒得通红的上身在院内砌墙,望着野马式飞过,眼泪就流。

十一、鬼子烧柳州

一个晚上,街上传来喧闹声,门外有人叫喊:“快捡东西走呀!日本鬼要烧房子,正在映山街口一路淋汽油!”我们很快捆起棉被、衣服匆匆出门,把行李堆放到已经聚集许多人的青云菜市里,当时这菜市只有几根砖柱顶着一片残破的瓦顶。大家都不知道该往哪里跑,呆呆地望着庆云路那边上空越来越大的火光,然后是街口对面熊熊的火焰吞没一排房屋,接着小南路燃烧起来。火场那边有房屋倒塌声、木料燃烧的噼啪声,间或似乎有枪声。在我身边有咒骂声、念佛声和叹气声。大火烧过街口这边,逼得脸上发烘。眼睁睁看着火焰在我家风火墙外侧乱窜,忽然风向变了,火势回退, 天亮时,大火逐渐熄灭。我家前半部有风火墙,后半部围墙外都是空地,因而得以幸免。但墙壁热得烫手,也怕房屋倒塌,就到西大路朋友家暂住。柳州城30年代初兴建的市中心区繁华街道现代建筑精华,经十多年的经营,至此被日本鬼付之一炬。

十二、柳州光复

接着又是一个在记忆中抹不掉的晚上。1945年6月28日 晚,沉宏的大炮声像持续的春雷,在龙城上空回响。我们都坐在床上,黑暗中有滋有味地倾听,一声巨响后,我就想像它把鬼子和他们的枪枝、汽车炸飞的情景。大人们在房门外议论,有的说大炮是从鹊儿山打往马鞍山、飞机场方向,有 的却说是从河南打往柳北,但都是打日本鬼这点大家意见完 全一致。火烧柳州城是鬼子逃跑的信号,这炮声就是宣布侵 略者的末日来到了。

后来才知道,盘踞广西的日军在19455年4月已开始撤退,5月中旬以后,从桂南向北撤退的日军,沿途在昆仑关、邹圩、石陵、迁江、思练、大塘等处连接受到拦截追击。6月16日傍晚在柳江县三都的百子坳(后因此改名鬼子坳)被国军与地方自卫队伏击,战斗至17日晨,日军受重创,如惊弓之鸟,日伏夜行,21日晚才撤到柳州。日十一军指挥所已于19日离开柳州逃往桂林。其他融水、宜山、桂平各路退往柳州的日军也被沿途追击。28日晚柳州城的炮声就是这种追击的延续。

一夜炮声后,29日,光复柳州的军队开进市中心。队伍经过菜市口,市民夹道欢呼鼓掌,卖米粉的韦婶娘、卖罗卜糕的覃二婶、卖青菜的唐姑娘、摆裁缝的白老满、做水泥工的赖伯妈等等,纷纷在摊挡边提开水桶、捧大海碗,把开水送上去。

50年过去了,50年前中华民族被侵略的苦难史和抗战史我们记忆犹新,不会忘记。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为了我们民族不再受侵略,为了全人类不再蒙受那种灾难。我们要记住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苏州城内即将遭到日军屠杀的大批中国军队战俘和市民。图片来自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鬼子占据的中国县城。图片来自百度。

本文节选自

1995年政协柳州市鱼峰区委员会编

1995年政协柳州市鱼峰区委员会编

《鱼峰文史 第13辑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特刊》

《鱼峰文史 第13辑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特刊》

本文图片来自:

百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和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将做出相应整改。

感谢所引用书籍作者,编辑,调查人员以及所有参与书籍资料收集整理的人士,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本人不鼓吹民族仇恨,只展示历史瞬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