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二代都不行,主要是因为忽视对二代的培养,他们更喜欢直接用新加入的人才,哪怕是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儿子也没父亲的风采,原因就是体量太小没有培养成本。人才都是历练出来的,像曹魏那边都是从小跟着父辈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事,但蜀汉这边呢,丢荆州败夷陵,好像一夜之间能扛大旗带子弟的父辈们都没了,锻炼机会太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从学习上到实践上,蜀汉乃于东吴都没有环境。刘备诸葛亮哪至于周瑜鲁迅孙策,他们也是沾了汉末知识没有完全锁死的光,才有那种非凡的见识与胆魄。后面各自封锁的环境下,蜀汉只会一代不如一代。从学习环境来说,都不如魏国 ,这不是基因问题,这就是环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给诸葛瑾的信里说过,说儿子小时候很聪明,但是担心早熟将来不堪大用。诸葛瞻都不用自己努力,他靠着诸葛亮儿子的身份,平步青云,娶了公主,人们自发就推举爱戴他,很多好的政令颁布不是诸葛瞻的,人们都会认为是诸葛瞻的,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刘禅最后要派诸葛瞻去守绵竹?因为这个时候老一辈的蜀将都死光了,新一代的臣子中,只有诸葛瞻是一定不可能投降的,黄崇的建议是军事上的,而且是蜀人都知道的,笨如刘璋的儿子也可以在那里守上一年多,但是蜀汉的内部出现了问题,邓艾偷渡阴平之后缺衣少食根本没有战斗力,但是奈何不了蜀汉内部投降风潮。诸葛瞻主动出击还能有胜算,不主动出击,蜀汉会在内部自我瓦解,邓艾进入蜀汉,各路益州本土派已经一路喜迎王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瞻都没有作战经验,选他上是政治上的考虑,但是黄崇是蜀人,地利这点他是知道的,而且那个绵竹刘备攻都得攻一年半载,但是邓艾已经冲进来了,朝中又都是投降派,本地势力不合作,即使有天险,人不和也守不住。蜀中那个地方,内部团结的话,外部很难攻破。被谯周瓦解过之后的蜀汉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基本一家独大的益州派已经打心眼里不认可刘禅这个后主,朝堂上下都想着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瞻本来也不是征战沙场的武将,最后被派出去支援姜维,已经是能拿得出手的最后的家底儿了,都是些御林军之类的非正规军,在跟邓艾的精兵部队作战还能小胜一回,已经是难得了。诸葛瞻也挺难的,邓艾是当世名将,带的一万多人是经过涪城休整过的精兵,个个身经百战以一当十,诸葛瞻这边是临时凑的三万人,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之所以选择城外决战,大概率是因为当时蜀地饥荒,城中粮草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瞻指挥打仗水平肯定是差的,但气节不亏。至少做到了临阵一死报君王,而且诸葛瞻其实也没办法,没有特别的教导,但又是诸葛亮的儿子,从小就被寄予期望,而自己又确实不能力挽狂澜,主政,治军,安民都没有太大建树。见到了因为姜维穷兵黩武,造成的蜀汉黎庶的悲惨生活,见证了谯周这个蜀汉的知名大儒,都写出仇国论出来了,见到了蒋琬费祎董允这些人对北伐的钳制,见到了即将国破家亡的无奈,见到了蜀汉名相蒋琬的儿子蒋舒投降,但自己又无能为力的。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守国门战死报了皇恩,成全了武侯的万事名节。他向世人和后人证明了武侯一脉对大汉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