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童元海(文中图片来自互联网)

1977年4月,我在部队担任班长时意外救人,人生迎来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3月,我出生于鲁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由于父亲长期体弱多病,自我记事起,家里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地瓜和野菜更是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使家中拮据,父亲也咬牙坚持没让我提前退学,作为家中长子,父亲对我期望很高,而我也算争气,学习成绩从小就名列前茅,并一直读到了高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中学还是四年制,初中、高中各两年,由于公社中学离我家将近十里地,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每天一来一回就要步行近三个小时。

1973年3月,刚度过十七岁生日,我的求学生涯结束了,高考恢复迟迟没有消息,推荐上大学名额也难以奢望,背起铺盖,我从学校回到了家里。

扛起锄头,替下体弱的父亲,我跟在母亲身后下了地,生活是现实的,我没有时间抱怨。

等到晚稻开始飘香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的劳动锻炼,我的皮肤变得粗糙,身体壮实了不少,连个头也窜高了一截,在别人眼里,已经是个道地的庄稼汉了。

不过,劳动之余,我的心里一直有一团火,我只有十七岁,人生还很漫长,家乡的大山虽美,我更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农历八月,暑气逐渐褪去,一天晚饭之后,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我把自己想参军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父亲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听完我的话,他考虑了好一会,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他支持我的想法,参军很锻炼人,也能增长见识,对我是个不错的机会,父亲还让我不要担心家里,说自己身体恢复的不错,生产队里那点活他和母亲能应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父亲的远见和大度,我的心平静了不少,也积极为参军做好各种准备。

在我的期盼中,十月初,当年的征兵通知层层下发到了大队,得到消息,我郑重地到大队部报了名。

搭乘队里的拖拉机,我顺利通过了在公社大院举办的验兵初审,并在接下来的查体、政审、家访环节表现良好,如愿进入了预录名单。

没让我等太久,十一月下旬的一天,公社人武干事冒雪匆匆赶到队里,把红底金字的入伍通知书亲手交到了我手里。

1973年12月26日,告别家乡的大山,与父母亲人互道珍重,我踏上了自己的从军路。

接兵列车一路北行,跨越黄河,出山海关,经过六天五夜的行驶,最终抵达了广袤的大兴安岭。

新兵连生活有苦有甜,经过三个月的集中训练,我的身体更强壮了,意识得到了提升,初步掌握了军事技能,从农村青年成长为了合格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兵下老连队,我因为在新兵连训练期间表现良好,被选拔做了一名通讯兵。

正式到连队报到之后,我服从指挥,团结战友,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保质保量完成每一个训练科目,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了新集体环境,个人表现也得到了大家认可。

我高度重视对自身军事技能的培养,风雨无阻,每天早晨和晚上主动进行加练,吃透每一个训练动作,虚心向老兵请教学习,力争做到青出于蓝,精益求精。

战友的帮助下,加上自身的努力,加入通讯六班不到三个月,我就有多项训练成绩进入全连前列,成长为班里新的业务骨干。

1974年10月,我因为高中学历且综合表现良好,被任命为了连部文书。

1975年11月,我再次回到连队工作,担任了通讯六班新一任班长。

入伍已近两年,我深知班长在基层发挥的重要作用,立志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

正式担任通讯六班班长以后,我每天早起晚睡,全身心投入班级工作中,坚持正人先正己,发扬模范带头作用,把全班战友团结在一起,训练管理两手抓,做到横到边竖到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结就是力量,在全班的共同努力下,我担任班长两个月之后,通讯六班多项工作就有了明显提升,并在下一年初的技能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授予集体三等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把自己在部队的表现写信告诉了父亲,父亲在感到欣慰的同时,要求我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认真查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向表现优秀的战友看齐。

对于父亲的叮咛,我铭记于心。

花开花落,部队就像一所学校,虽没有朗朗书声,却催人奋进,润物无声,让我倍感充实,收获很多,时光也如水般流逝。

1977年春节过后,我参军已满三年,提干留队,或者复员回家,已经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我一直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论平常表现,我不比别人差,不过连里优秀战友很多,大家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都有提干希望,也有落选的可能。

我努力让自己放平心态,决定无论以后是走是留,都要把握当下,把自己的本职做好,只要尽力了,就不会有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春时节,万物开始复苏,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趁着休息时间,我请了外出假,准备到处逛逛,放松一下心情。

那天,走在那座北方小城的街头,看着行人的笑脸,还有熟悉的一草一木,我都感到很亲切和温暖。

中午时分,我顺着护城河,来到了城南的一座水库,那里风景秀丽,波光粼粼,是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我每年总要来上几次。

站在水库大坝上,微风吹拂,平高远眺,几个钓鱼人在远处专心垂钓,离我几百米外,一个青年女子正带着一个儿童在水库边欣赏风景,构成了一幅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过了一会,我迈步走下大坝,正准备四下走走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了“噗通、噗通”的水声,隐约还有呼救的声音。

我环顾四周,蓦然发现刚才在坝上看到的女子和儿童没有了踪影,而在附近的水面上,却有人影在晃动,还有时断时续的呼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伍多年,我已经养成了敏锐的嗅觉,所听所看,我立刻意识到有事情发生了。

来不及多想,辨明方向,我飞快地向水库边跑去。

三四百米的距离,我用一分多钟就赶到了,站在岸边,水中的情况却让我不禁吃了一惊。

离水库岸边五六米远的水里,一个小身影在上下沉浮,而距岸边两米左右,那名女子在用力拍打水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看到这里,我用最快的速度甩掉外衣,一个鱼跃就扎到了水里,待身体一接触水面,就快速向距离岸边较远的那个身影游去。

待到来到那身影附近,我屏住呼吸,避开水花,找准机会,左手揽住落水人,让其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然后右手划水,双腿用力,迅速向岸边游去。

待抵达岸边后,我先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双手用力,将落水人奋力托到了岸上。

接下来,我又不顾疲惫,把那位已经精疲力竭的女子也救上了岸。

过了好大一会,几经尝试,我才稍微恢复了体力,艰难地爬上了岸。

万幸的是,上岸之后,那女子和男孩都没有大碍,那个男孩大约七八岁年纪,在吐出几口水后,就有些后怕的哭了出来,那女子则在旁边安慰他。

时节虽已经是春天,北方地区却仍是乍暖还寒,看着那女子和男孩上岸之后浑身湿透,在那里瑟瑟发抖,我连忙找来一些枯枝枯叶,升起了一堆火,并招呼女子和男孩围拢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着篝火的温暖,女子和男孩慢慢平静了下来,那女子也向我道出了事情发生的原委。

女子自我介绍叫齐晓晴,年龄二十岁,是一名小学教师,那天看天气不错,就带八岁的弟弟到水库边游玩。

齐晓晴说,到达水库之后,一开始她和弟弟玩的很开心,待到两人来到大坝附近时,意外却发生了,她弟弟一时只顾着看水里的小鱼,不小心脚下一滑,人就掉进了水库,由于她弟弟不会游泳,在惊慌失措下不断挣扎,反而距离岸边越来越远。

齐晓晴其实是会游泳的,但是她的游泳技术很一般,尤其是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下,她一下乱了方寸,当时不仅没能救下弟弟,反而差点把自己搭上。

听了齐晓晴的话,我安慰她已经做得不错了,没必要太自责。

齐晓晴脸红红的,向我连声道谢,我则表示举手之劳,是自己应该做的。

过了一会,在篝火的助力下,我看齐晓晴和她弟弟身上的衣服差不多完全干了,就让她们赶快回家,然后自己起身准备告辞。

没想到的是,齐晓晴看着文静,却是个挺执着的女孩,她非让我告诉她我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否则就拉住我的衣袖不让我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齐晓晴真诚的眼神,我拗不过她,只好如实相告。

在我心里,偶然救齐晓晴姐弟只是一件小事,当天回到驻地后,我没向任何人提起。

大约一周之后,我正在执勤,通讯连岳连长把我叫到了连部,他和张指导员一上来就埋怨我不主动汇报前几天救人的事,并让我把事情经过详细讲了一遍。

岳连长告诉我,我那天救的齐晓晴和她弟弟,是部队驻地齐主任的女儿和儿子,齐主任前两天把我救人的事通报给了团领导,并建议对我进行表彰。

半个月之后,我收到了团里颁发的三等功荣誉证书,授奖事由是见义勇为,军民一家。

1977年6月,连队张指导员找我谈话,我被列入了通讯连预提干名单。

1977年9月,我的提干命令正式下达,我被任命为通讯连二排排长,完成了从普通士兵的基层军官的转变。

在我那次偶然救了齐晓晴和她弟弟之后不久,又一个星期天,齐晓晴专门到驻地找我,代表她全家邀请我到家里吃饭,以对我表达谢意。

我本能地想拒绝齐晓晴的邀请,并说自己做的都是份内之事,不过齐晓晴很是执着,说如果我不答应就一直在那里等我。

我拗不过齐晓晴,只好接受了邀请。

那天,我受到了齐晓晴全家的热情款待,见面之后,齐主任握住我的手连声道谢,吃饭时齐晓晴坐在我身边不断为我夹菜,席间气氛很是温馨亲切,让我体验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随着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加深,我和齐晓晴的心越靠越近,从相识到相知,最终走到了一起。

1980年6月,我和齐晓晴在鲁南老家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许下了对彼此的承诺。

婚后,在齐晓晴的支持下,我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部队工作上,先后担任了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团长,为军营建设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1994年8月,在三十七岁时,经过深思熟虑,我转业到了家乡工作,担任地级机关副主任。

在地方工作期间,我继续保持自己身上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服从指挥,开拓创新,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3月,度过六十周岁生日后,我以副厅办理退休,安享晚年。

回首前尘往事,军旅生涯在我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火热军营的锤炼,战友们的关心支持,使我从农村青年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受益一生。

我还要感谢1977年初春的那个星期天,一次偶然让我救下并认识了齐晓晴,并与其相识相知共度一生,也永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