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都在说高铁热门路线6月份价格上调的事情,上调幅度普遍在20%。

很多人对此,并不能理解!

因为,这实在有些超出认知,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高铁票价并不便宜,而这种公共交通价格就应该保持在低位。

同时,高铁票价的上涨,更引发不少人的担忧,那就是: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当前,会通过股权财政来创收。

什么是股权财政

就是依靠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权的收益率,带来的财政收入。在土地财政持续减少的当前,很多专家都在呼吁,由股权财政接棒。

据了解,2021年时,我们的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业)资产总额就达到了308.3万亿,如果能够提高总资产收益率一个百分点,则可产生超3万亿元的收益,完全可以弥补土地财政减少带来的收入缺口。

股权财政接棒的趋势,正愈发明显!

近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凡是和国有资产运营权有关的事物,很多原本不收费的项目开始收费了,很多原本低价供给的项目开始涨价了。

由此可见,财政创收的迫切。

对应到具体的案例上,大家肯定更加的耳熟能详,比如,不久前某地天然气价格的上涨,这恐怕不是个例,还有,很多地区地铁和公交车票价的上涨,也不是个例,甚至,家附近的景区和停车场,这几年纷纷开始收费,以上等等,不一而足。

有的地区,更是正在出售30年领取运营权、30年学校和机关食堂经营权、30年水库取水权、30年殡葬权、30年环卫项目经营权,等等,因为这些地区的财政更加紧张,不得不把能下金蛋的鸡卖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问题来了?

财政如此迫切地创收,用股权财政来接棒土地财政,甚至拍卖国有资产运营。

他们要做什么?答案是,体制内公职人员正嗷嗷待哺,急需通过这种“财政创收”的方式来发薪,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土地出让减少出现的缺口。

过去很多年,土地很好卖,各地方财政也按照当时的财政收入情况匹配了开支,现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收入降了下来,但是开支却一时半会降不下来。

如此一来,缺口就这么出现了。

财政创收,弥补缺口,给体制内发放薪酬,但问题是,这种方式真的妥当吗?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当前的情况,上面要求各地方过紧日子,不是让普通人过紧日子,而是体制内过紧日子。由此,也是很多人隐藏在高铁票价上涨等国有资产运营涨价收费背后的担忧。

体制内要过紧日子,正常地应对措施不该是精兵简政、降薪减员、降本增效吗?

对此情况,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