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语:

2021年“双减”后,有两家教育公司市值超越之前,一个是彻底转型的东方甄选,另一个就是默默耕耘的学大教育。

❶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2023年营收约22.1亿元,同比增长超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均为近年来最好表现;

❷ 从业务模式上来看,不仅在传统业务上稳住基本盘,还在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等领域取得重要破局;

❸ 从组织动作上来看,金鑫出任董事长,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学大教育迈入崭新阶段。

挺过双减并开辟第二曲线,能在一片嘈杂声中重振士气,23岁的学大迎来了人生又一春。如果你觉得一家公司活得光鲜滋润、怡然自洽,那一定是你还不了解他。

学大教育可被视为“双减”后颇具参考意义的转型案例,桃李财经带来独家视角,拆解其近年来所经历的自救、重生与昂扬。

01.

学大教育最新财报:

2023年营收22.13亿元,同比增长23.09%

4月26日晚间,学大教育发布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一季度财务业绩,两份报告的数据都相当亮眼。

综合来看,2023年是学大高歌猛进的一年。

2023年营业收入约22.13亿元,同比增长2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4亿元,同比增长1035.24%。

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31.52亿元,应收账款为2217.24万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7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4.71亿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学大保持了这个增长势头。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7.05亿元,同比增长3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018.47万元,同比增长886.44%。

连续的正向盈利,给二级市场注入很强的信心。截至目前,学大公司股价距2022年最低点已经翻了接近3倍,市值约80亿元。

4月28日,学大教育获中国银河买入评级,近一个月学大教育获得4份研报关注。研报认为,随着教育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以及对个性化教育需求的稳固,预计公司营收将继续快速增长。

资本市场的正反馈,有两个显性原因,一是学大是少数在教育主业获得大幅增长的公司,二是学大是少数多元布局且取得成绩的公司,二者同时叠加,在双减后确实非常稀缺。

经过三年的转型探索,学大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形成了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和医教融合四大核心业务板块,且已逐步构筑了各自核心竞争力。

02.

拆解学大的底层逻辑❶:

坚持在教育主业拿到确定性结果

2001年,金鑫决定投身创业大潮,创办学大教育,一路见证了教育行业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后,以K-12为主业的教培公司纷纷转型求生,学大教育也位在其列。

过去三年,学大教育及时调整业务布局,迅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剥离。教育始终是学大的优势基因,短短三年,公司在个性化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方向,均取得显著成绩。

· 个性化教育是学大的传统优势

面向高考复读生、艺考生等群体的全日制培训业务是学大教育“双减”后布局最早的转型方向,学大往期在传统个性化教育业务中积淀的资源和优势可实现快速迁移。而这两项业务的模式也相对分散,市场规模也常被低估。

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721万人,其中高考复读生占260万人;另外,2024年将是艺考改革落地的第一年,其中文化课成绩所占比总原则上不低于50%,这意味着想通过艺考进入名校,需要更注重文化课的学习。

目前,学大个性化学习中心近240所,覆盖主要一、二线城市,并辐射三、四线城市;另外,还在全国多个省市布局了30余所针对高考复读生、艺考生等学生群体的全日制学习基地。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3年学大教育培训服务费收入21.27亿,占比97%,同比增长24.12%,是学大教育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全日制复读业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大转型的平稳过渡。

· 职业教育是学大重点布局的新方向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学大教育转型以来,力排众议始终大力投入,积极布局职教,呈现几个特征:

特征一:服务大局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更是推进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学大的职教布局中,拔尖创新的技术技能专项人才,也是其中关键。

2024年4月19日,学大教育集团获京津冀大工匠学院(天津)培训实践基地授牌,全国首批仅7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学大教育集团正式成为“登峰计划”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单位之一。该计划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发起,旨在加快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征二:模式多元

职业教育的终端是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整合多方资源进行一体化贯通式培养便是高效的育人模式之一。也因此,学大在职教领域的投入并不局限于职业教育链条的某一环,而是更多的关注从职教人才培养到发展的全过程。

2023年,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投资举办、专业共建等模式,学大教育先后与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政府、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十数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搭建起了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

特征三:积极并购

最被行业津津乐道的是,学大略显激进的并购策略,截至目前,学大已在全国完成对10所中职学校的收购和托管。

虽然学大没有公布确切收购成本,以及招生和营收数字,但连续的并购动作,侧面也印证了学大对该模式的信心。

“我们想做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者,在帮助更多孩子圆梦大学的同时,也会助力职校学生拥有更闪亮的未来”,金鑫曾在公开场合如是说,教育初心一直坚守没变。

同样是转型求生,学大教育快速、精准、适配的决策,是其比同行更快取得战果的关键原因,在当前竞争生态中,该先发优势将会继续扩大。

03.

拆解学大的底层逻辑❷:

有效管理半径内多点布局、多点开花

在保持主业大盘企稳回升的同时,学大业开启了多点式布局的发展路径。

双减后,学大相继在文化阅读、医疗康养等行业进行尝试。在新品类和新模式选择上,学大秉承顺应政策引领的核心原则。

这一回,率先取得成果的是文化阅读。

2024年,“全民阅读”第11次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大教育积极尝试布局句象书店、小象绘本馆等文化阅读业务,正是服务“全民阅读”战略的。

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像是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深度理解、深度学习的能力。对于刚接触社会的孩子,建立其系统的思维逻辑架构与阅读、鉴别能力便更为重要。

学大希望能为全龄段的读者提供一个能让人静下来的能量场,一个能安静思考的独处空间,它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聚焦亲子阅读场景,是集图书借阅、图书销售、共享阅读、儿童成长、轻食咖啡、文化沙龙、潮玩文创、阅读引导于一体的文化消费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元旦,第一家句象书店在深圳开业,两年期间,学大教育集团已在全国拥有近10家句象书店。仅2024年第一季度,就新开设3家,还有多家店铺正在筹备中。

书店本身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句象书店的持续创新,为行业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一是切入时机合适,在政策鼓励的加持下,选址中心城区自然流大,但租金等硬成本相对较低;二是多元化经营,多类目增效,它不仅仅卖书,而是一个文化消费的综合体;三是连锁开店思路,句象书店的品牌力强,产品语言和空间设计更加年轻化,集中密集扩张,降低边际成本。

学大教育的这份初心和实践,也获得了官方认可的正反馈。2023年,学大教育作为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被授予第十三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企业”的荣誉;今年4月23日,金鑫还担任了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的嘉宾。

另一方面,学大在医教融合领域,也开始稳健落地。

2022年,学大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千翼健康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5月对外宣布);2023年8月,许昌千翼康复医院正式开诊,是千翼健康旗下首家自营康复医院。半年后,在北京开出首家儿童保健康复机构。

学大布局医教融合领域,其初心是为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提供个性化康复管理方案,为青少年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4年4月27日,为促进中外孤独症诊疗实践与学术交流,促进和优化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推动我国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千翼健康携手美国麻省总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召开中美孤独症医学专家研讨会。

截止目前,千翼健康已与近50家医院和康复机构达成深度合作,为超过500万名儿童进行过测评及训练服务。

起初,对于学大的多元跨界发展,业内有不少质疑可行性的声音,但很快学大用多点开花的结果,证明了其集团多元化经营能力。

企业有扩张欲望不是坏事,前提是稳健地一步步拿到结果,目前来看,这些布局都在学大集团的有效管理半径之内。

04.

拆解学大的底层逻辑❸:

组织焕新是一切基石

无论是“守正”还是“出奇”,都离不开组织效能的保障。

对学大教育来说,2024年4月,还有一件公司发展历程的里程碑事件,就是学大教育创始人兼 CEO 金鑫,正式担任上市集团董事长一职。

熟悉学大的从业者大概都了解,其坎坷的资本市场故事,足以载入商学院案例。一家公司和创始人的人生,其实是深刻共振的,总是充满各种意外、惊喜、波折和跌宕。

2024年,创始团队安定回归,明确业务方向,降低组织内耗,带领这家见证行业风雨的公司走出困境,逆势增长,颇有一种归来仍是少年的浪漫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董事会还提名紫光的董事许惠龙作为独董,他同时也是紫光集团产业发展中心的总经理,有很资深的职教背景,将让学大和紫光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合作上个大台阶。

05.

桃李财经的思考

回归经营一家教育公司的常识

作为一家老牌教育公司,能数次熬过至暗时刻,能将公司带到新高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其骨子里的基因带有某种深刻的常识性。

复盘总结这三年的学

❶ 不做逆势的业务,坚持在主力战场打赢战争;

❷ 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按照客观规律一步步实现野望;

❸ 尽可能降低组织内耗,保持一颗少年心气。

写到最后,不得不服,二级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