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李女士,她的儿女都在外生活,偶尔才回家。退休后,她便在家中照顾年迈的父母,但父母相继离世后,她开始觉得很疲倦、全身酸痛、不想动、不想讲话,而且记忆变差、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又睡不好、胃口不好,兴趣降低也不想和朋友外出,她怀疑自己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却不想就医治疗。

直到李女士的女儿回家发现异状,带往医院诊断后发现李女士患上了老年抑郁症。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老年人的抑郁症和年轻人的抑郁症,在形成原因、症状表现等方面都有些不同,而且老年人的自杀死亡率比年轻人高上许多,身边的亲友应该特别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抑郁症会发生在任何的年龄层,年轻人有很高的比例是因为遗传因素,但是老人家跟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较低、缺乏社会支持)等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也和以下的因素有关,比如:

1、失落:身体状况变差、自主能力变差、退休、失去亲友等导致的失落感。

2、孤独:独居、家庭结构改变、居住环境的改变、现有的支持减少等导致的孤独感。

3、生理因素:身体的功能变差、受限、失能。

4、神经生物危险因子(如:老化使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轴改变,或皮质脂酮素、血清素、正肾上腺素等的浓度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大脑的退化、萎缩。

6、其他的身体疾病。

7、药物作用。

8、人格特质:本身就容易发脾气、对人有敌意,或是冲动控制力较差、抗压性较低、较易依赖他人,强迫型人格、完美主义、无变通性等都容易有郁症的产生。

9、营养: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差和维生素的浓度有关,尤其维生素B群会影响郁症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导致的因素不太一样外,老人郁症的表现也和年轻族群有些不同,以现象学的观察来说,老人郁症的病友可能常常会说自己哪里疼痛、哪里不舒服,或是认知功能(如:记忆力、注意力、执行能力等)变差;他们也常常会认为是自己有身体方面的问题,可是就是很少直接说“我心情不好”。

荣新奇教授建议,如果身边亲友发现老人家的行为、表情改变,容易不安、焦虑、发脾气,而且常有无法解释的疼痛问题,或是过度担心身体有状况,甚至有拒绝就医或过度就医、自己使用成药等不当的医疗行为,都应特别注意。尤其兴趣明显减少、不想讲话、不想动、社会退缩都是最大的警讯,都应尽快协助就医,接受诊断与积极治疗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重要信息,请你在阅读后转发给你的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