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乡镇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鱼台县张黄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孝贤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农业、生态水系等旅游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文旅产业在乡村振兴、富民强镇等方面重要作用。同时,推动文化“两创”向深领域多层次发展,擦亮“孝贤故里 魅力张黄”文旅品牌。

因地制宜 加速形成特色文旅发展格局

挖掘本土特色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用活用足用好孝贤文化“软实力”,通过深入挖掘孝贤文化资源,成立孝贤文化研究会和孝贤书院,统筹孝贤文化资源,推动孝贤文化整体发展。持续弘扬“孝贤家风”特色文化,引导村民参与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整治,推动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将孝贤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弘扬孝贤文化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签订《赡养老人三方协议》,2023年代收赡养金153.47万元、养老金135.52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有效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建设名副其实的“孝贤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串点连线成片,推出全域旅游精品线路。种植多层次绿化和水系综合治理,提升滨湖大道、惠河堤顶路和武张线等旅游环线沿线风光;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以藕虾共作产业为支撑,依托万亩荷塘,打造集餐饮、露营、采摘、垂钓为一体的“藕遇露营基地”;突出孝贤文化主题,对闵子祠、鲁隐公观鱼台、樊迟墓等省级文保单位修缮改造,将大闵村、武台村整村设计、成片规划,着力打造面积450余亩的五里三贤特色景区。同时,设置文创、农耕、研学等区域,推出集生态观光、农耕体验、文化研学等综合性精品旅游线路,让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在轻松愉悦中感受鱼台、阅读鱼台、推介鱼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服务 注重文旅高质量发展

搭建公共平台 建强文化服务阵地。高标准建设1000余平方的镇级综合文化站,推出舞蹈培训、书法培训、葫芦丝培训等7个公共文化服务常设项目;高标准建成占地203亩,总投资4000余万元的武棠园公园,园内栽种各类树木2万余株,花草6.3万平方米,绿篱1万平方米,水生植物6000平方米,呈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园林景观;在全镇30个行政村建成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儒学讲堂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构筑起覆盖全镇的“文化生活圈”,给予群众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接群众需求,丰富公共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创新文化惠民活动形式,依托“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村村有好戏”“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主题展览、阅读服务、公益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全年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240场,举办鱼台村超、广场舞大赛、群众文艺汇演、村晚、村BA、村运会、书画展、精品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小戏小剧创演出等公共文化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办节庆活动,促进文旅消费提升。突出孝贤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各类非遗文化,把节庆活动作为展示特色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每年定期举办孝贤文化节、孝贤主题书画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啤酒烧烤节、垂钓节等节庆活动10余场,吸引了大量居民和游客参与,促进了本地与外地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激发了文旅消费热情。同时,还积极参与和组织跨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访问、联合举办节庆文化活动等,进一步扩大了孝贤文化等特色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重人才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发挥非遗传承人赵银钢的引领作用,在其工坊内为周边百余名村民开展免费培训,教授葫芦烙画技艺,利用小红书、快书等直播平台进行宣传、销售,带动村民实现人均增收2000余元,赵银钢工作室入选济宁市级非遗工坊,赵银刚也被评为市级非遗模范传承人的同时也让非遗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