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听到许多人埋怨:“我性情过于羞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没有人会对我感兴趣”,或是“别人并不想认识我”等。不错,别人为什么要喜欢你呢?这世界并没有义务非要喜欢你或我,或任何一个人。有什么特别理由别人会特别选中你(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交的理由)?除非我们具有他们所要的特质,否则,他们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到你。——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1.百度的弱点

百度又躺枪了。

因为抖音上一个title为“百度副总裁”“百度公关一号位”的短发干练美女发表了一系列“犀利”的职场言论,引发了众人的不安。比如“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谁挣钱多谁买单”、“公关人春节周末没有假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光是看这些文字就让有的小伙伴们觉得咋这么膈应……并不是因为这些言论说出了“残酷的真相”,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用绝对的口吻给相对的事实下定论”——就像徐志胜脱口秀里调侃的“世上没有绝对的美……哎呀,你这个话就有点绝对了。”

如果看过视频结合美女连珠炮一样的语音语调,更能够感受这种“绝对”背后的失衡感,讲话不公允嘛,那必然引发争议。再配上很吓人的职场头衔,百度这种巨头企业的公关一号位居然说话这么口无遮拦……

再深挖一下,以前是华为的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副总裁……哦原来如此,是想复制大嘴先生的奇迹吗?

某种程度上算是出圈了,但百度真的想要这样的结果吗?

对于一家屡屡被负面事件捧到风口浪尖上的企业,我相信百度并不想要这种结果。

但偏偏好像每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百度,都没啥好事。

要说百度有啥弱点,“遇人不淑”似乎就是它最大的弱点。

有的小伙伴说,不要脸的人最适合去百度……给公众留下这样的企业形象也不知道是百度的幸运还是不幸。

2.百度的护城河

互联网圈子里以前一直公认百度的护城河是纯正的美式硅谷程序猿范儿。

后来因为各种负面事件,大家又批评它没有价值观。ALL IN AI搞得犹犹豫豫又让它在技术上的护城河越来越浅。

总之现在一提起百度就是:这家公司吃枣药丸。

对此我不予置评,但必须承认,百度历史上(很近的历史)做过不少错事,核心的指向都是“利欲熏心”以至于显得没有人情味甚至是直接损害了某些用户的利益,用曾经的巨头竞争者的slogan来对标恰恰是反过来的,那个巨头的slogan是不作恶。

那百度的存在就是为了作恶吗?

当然不是。而是在根子上、在价值观上存在着一些取向问题、底线问题。

而这次这位百度美女(以前有个美女叫度娘,这次这个美女该叫度啥)的言论暴露出来的不公允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犀利不是不可以,但用侵略性的语言去鞭笞打工人的感情,无论如何也是不入流的。

我们不得不思考她为啥会说这些话?

因为流量的需要;因为她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因为她确实想创建一种全新的企业与消费者的公共关系模式……

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失去了一些基本的底线。

比如友善、全面、换位思考、理解、共情……(更遑论她这个抖音号还有买号、买粉的嫌疑,这就是造假了。)

以上都是有担当的企业(或者说上得了台面的企业)不能触碰的底线,也被认为是好的价值观。

百度被诟病没有价值观,也正是没有这样的“好的价值观”。

其实百度是有价值观的,就是前面说到的“企业逐利”而罔顾公众情绪与消费者利益。

这样的价值观,恰恰就是百度总被人看衰却总能活得好好的根本原因。

为啥这样的价值观还能活得好并且缺乏挑战者呢?

因为这种价值观,它在某些方面就是适合这片土壤嘛。

3.真正的企业公民活的并不一定好

反倒是那些实实在在为社会、为消费者做实事的企业公民,活得未必好。

就不说曾经愤而退出中国市场的那位了。

就眼下很多合资企业不也面临着这种现状吗?

他们不敢像我们的本土企业那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某些似是而非的技术亮点。

比如遥遥领先……比如一体冲压……比如智能驾驶……

在舆论场上这些不敢甩开膀子吹牛的企业显得那么落后、那么保守。

但这些看上去“无趣”而仅仅“是个好人”的企业公民真的活该被市场抛弃吗?即便被抛弃,也应该是没跟上换代的产品被抛弃,而不是被某些吹嘘出来的公关泡沫给淹死……

企业界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企业不怕价格竞争,怕的是被划时代的产品淘汰。

我觉得有必要再加一句:更怕被臭不可闻的错误导向憋死。

劣币驱逐良币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