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的虞先生安详去世。确诊胃癌1年多来,他提前安排自己的身后事:遗照选的是彩色的,用的还是戴着墨镜和旅行帽的旅游照;去世后,要穿自己平时喜欢穿的衣服离开;告别仪式尽量简单……他还为自己的“谢幕”选了一个浪漫的结尾:捐献眼角膜。他表示“既能帮助别人,又能让自己继续看世界,这个决定很浪漫。
虞先生的故事让我们再次关注到癌症这一沉重的话题。据2022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三位,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庞大。大多数胃癌患者都是在痛苦和遗憾中挣扎。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胃癌?得了胃癌,应该如何选择医院和医生?如何理性看待治疗费用以及是否隐瞒病情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防御胃癌?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胃癌的关键所在。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2017版》,凡年龄>40岁,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属于胃癌高危人群,建议1-3年查1次胃镜:
- 凡年龄>40岁人群
- 长期居住在胃癌高发地区。
- 已知或医院检查出 HP 感染。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对于害怕胃镜检查的人群,可以选择磁控胶囊胃镜做胃癌早筛,这是一种无创、无痛、无交叉感染的胃部检查方式,通过口服一颗胶囊来检查胃部,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
得了癌症,选择医院和医生的原则
得了胃癌后,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至关重要。如果身体情况特殊,如患有风湿免疫疾病、肾病等,建议选择综合医院,以便得到全面的医疗保障。
如果肿瘤侵犯较广或需要综合治疗,可以选择肿瘤专科医院。在选择医院时,应优先考虑手术量大、手术反馈好的医院。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询问邻居等方式了解医院和医生的口碑和排名。
在选择医生时,可以通过观察医生的生活细节、看病方式和交流方式等来判断其是否值得信赖。此外,珍惜二诊意见和同行评价也是了解医生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习惯仅作为加分项,并不决定医生医术的高低。
根据财务状况理性决策
在没有做好心理预设和财务管理的情况下,癌症很有可能导致一个家庭人财两空。
可以遵循“女婿经济学”原则,即花钱治疗时,花钱花到什么份上,让家庭成员大多数能接受这个决定,这时候就需要“女婿”来做决定。女婿这个身份既能够做到充分地关心,又能做到充分地理性,不像儿女一样被感情支配,不管不顾向前冲。女婿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能跟医生客观的表达家庭状况,做出更理性、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决定。
很多时候治疗的边际效用是骤减的,并不是钱越多的治疗方案越好。从经济学的角度,昂贵的抗癌药物是高收入阶层的一种可选项,而并非所有人的必选项。
有无隐瞒病情的必要?
肿瘤早期病人:隐瞒或告知均可,因为早期治疗通常效果较好,手术可能根治,无复发风险。
肿瘤中晚期病人:应告知病情。病人需配合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不知情可能导致未知风险,如化疗药物误用等。
肿瘤极晚期病人:隐瞒未必是好事。病人若临终时才知情,可能错过满足心愿的时机,留下遗憾。提前知情,如虞先生般,可做好后事安排,安然面对生死。
长寿是癌症的副作用,在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的当下,学会与癌症相处,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没有发生疾病前学会未雨绸缪,如果发生了也不要自乱阵脚,同医生们一起,照亮你爱的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