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日,八宝山革命公墓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葬礼,然而让众人感到十分讶异的则是,这场葬礼的主人既不是什么革命烈士,也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人,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北大法学院女学生

葬礼之上,不仅北大校长亲临现场,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含泪致追悼词,更有北大法学系博士生导师曲三强为其亲自撰写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女孩是谁,而八宝山作为中国规格最高的红色公墓,能被葬在这里的都是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之人。

那么他一个女大学生究竟何德何能,才能在死后受到如此殊荣呢?

女孩名叫张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一户贫困的农民之家,从小就过着节衣缩食的苦日子,再加上父亲常年患病,母亲又身患残疾,家中还有一个弟弟需要照顾,所以小小年纪的张培祥便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除了上学,其余的所有时间,张培祥几乎都在干农活,洗衣做饭,挑水锄地,一样也没落下,然而即便如此,学习中的张培祥依旧是名列前茅,始终霸占着排名表上的榜首之位。

天真的张培祥一直坚信,只要自己足够的努力,将来一定可以改变命运,但就在10岁那年,她所有的努力却差点化为泡影。

原来彼时张培祥的弟弟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而他们原本就十分拮据的家庭,如今实在是没有足够能力来维持两个人的学费。

所以最终无奈的张培祥只能选择辍学,把唯一的机会留给了年幼的弟弟,而自己则是跟随父母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岁那年,为了把唯一的学习机会留给弟弟,张培祥只能无奈辍学,最终还是姑姑资助她读完了小学。

而张培祥也十分争气,最终竟以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醴陵一中,然而就在得知上学所需的全部费用时,张培祥却再一次犹豫了。

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最终的张培祥果断放弃了这个机会,主动要求到收费较低的乡下初中就读,然而就在初二那年,意外却再次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培祥的父亲旧病复发,母亲也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

而一个接一个的噩耗,很快便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高昂的医药费更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张培祥喘不过气来,不得不再次辍学,并外出打工为父母治病。

本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然而不久后一个人的出现,却成功让张培祥的人生有了转机。

他便是张培祥的校长罗定中,考虑到张培祥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实在是不忍心让其就此埋没,所以最终花费了足足四个月时间,找到了正在南方打工的张培祥,不仅为其减免了学费,还号召师生为其捐款,最终帮她顺利读完了初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初中毕业后,罗定中却听说了张培祥为了省钱,准备上中专的消息,所以便再次来到她的家中,并成功说服让张培祥上了高中。

1997年,张培祥参加了高考,并成为了那年株洲地区的文科状元,成绩更是全省排名第五,最终被北京大学法学系顺利录取。

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就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一直以来都十分要强的张培祥终于喜极而泣,然而此时此的她并不知道,将来等待她的竟又是一番新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张培祥顺利来到了北京大学,然而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张培祥便从此开启了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活,每天除了学习,便是四处打工赚取学费。

然而即便如此,每日都在为生计劳苦奔波的张培祥,也并没有将学业落下,不仅在专业领域中稳居第一,而且还在文学创作领域上也颇有建树。

他创作的《大话红楼》不仅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还成为了风靡全国高校BBS论坛的长篇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仅如此,大学毕业之后,张培祥还顺利取得了学校的保研资格。

而且彼时的他以自身经历创作的纪实文学《卖米》,不仅成功感动了无数国人,更是一举荣获了北京大学首届原创文学大赛的第一名,甚至还被誉为了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佳作。

而张培祥也因此名声大噪,不仅受到了各大电视台的邀请,还一度被大家称为了北大才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翘首企盼着她的新作品的时候,就在2003年3月,灾难却不幸降临。

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张培祥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医生极力挽救,但最终仍没能留住张培祥的性命,就在8月27日这天,张培祥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经过北大校方申请,在八宝山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

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含泪为其致追悼词,而张培祥的骨灰一半被安葬在了八宝山,另一半则是被父母带回了湖南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妒英才,张培祥或许是不幸的,但在短暂的生命中,张培祥却如同是一朵盛开的玫瑰,绽放出了自己最为瑰丽的光彩,回顾她的一生,虽说短暂,但却依旧灿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