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我省“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体育品牌形象的打造,丰富的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不断完善的体育锻炼设施,持续实施的“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云南各地的体育锻炼活动因地制宜随季节、全时段地开展。同时,配合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的跑步、徒步、骑行、篮球等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传统节日的射弩、骑马等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正不断丰富着云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健康县城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时段、全人群、全地域参与提供了条件,大力保障了群众有地方、有设施、有条件“勤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初,云南元江县达那诺乡那诺社区潘郎壳小组和打芒村委会家门口装上了崭新的乒乓球桌,打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段志韩开心地说:“乒乓球桌装起来以后,村里面的这些娃娃肯定高兴坏了,上课之余可以来这里打乒乓球,就不会整天地待在家里面看电视、玩手机了。”据悉,自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以来,元江县教育体育局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积极申报全民健身体育器材项目,共争取乒乓球桌20套。目前,乒乓球桌已全部发放到社区和村民小组,让体育器材在社区、村组早日发挥效益,满足村民群众劳作之余的活动需求。同时,和新球桌一起到来的还有元江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他们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组成,送公益健身指导下乡,对村组干部和村民进行乒乓球运动技术培训,解决群众健身难、不会锻炼的问题,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其实,在云南各地还有很多这样的体育运动普及者、践行者前赴后继参与到乡村体育工作中,默默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全省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近1.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5平方米,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基本覆盖,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3824个自然村文体设施全覆盖。建设体育公园45个,深入开展国球“双进”工程,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全省51个省定站点和129个县(市、区)开展体质监测采集47万多人次,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2.6%。全年培训授予社会体育指导员7733人,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提升至2.92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体育在深入开展健康县城推进工作的同时,还着力实施了边境幸福村建设三年行动,强化沿边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沿边地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鼓励体育民间交流交往活动开展。近期,在普洱市澜沧县举行的勤锻炼—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年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体育赛事活动,共有来自7个国家的体育代表队和我省16个州市三人篮球队代表队共39支队伍,让这个边境县城热闹不已。比赛期间,当地结合自身特色串联了“体育+农业+文化+旅游”资源,量身打造出全县都能参与的嘉年华活动,不仅让“体育风”真正吹进了参赛队员心中和群众的心坎儿里,也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生动展示在大众眼前。

以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是推进健康县城“勤锻炼”工作面向群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云南体育正围绕马拉松、自行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成功打造上合昆明马拉松、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曲靖罗平花海马拉松等专业选手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的品牌赛事,开展冰雪、飞盘、电子竞技等时尚潮流体育项目,举办首届云南省冬季运动会、飞盘大赛城市嘉年华、电子竞技公开赛等赛事活动。围绕“一老一小”、女性等重点人群,培育“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系列活动、云南省老年人健身运动会、弥勒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品牌,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体育运动需求的同时,也能更进一步带动居民主动参与到“勤锻炼”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36个爱国卫生月之际,云南体育结合工作实际,持续推进落实“勤锻炼”专项行动,结合“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主题,通过“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体育品牌形象打造,加快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潮,不断丰富体育消费场景,推动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全力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持续抓好健康县城、健康云南建设,持续推进体育与健康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云南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