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不断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水平,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深度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助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筑牢信用建设“基础桩”。神木市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全省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视频会、示范区创建启动大会和推进会。各部门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定期报送各项任务进展情况,为示范区创建提供人员保障。先后印发《神木市创建全省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神木市 2023 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神木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 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神木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各行业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同步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文件,为工作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培育守信践诺“文明花”。为确保创建指标落地落实落准,神木市发改科技局联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并建立周通报、月点评、季度核查、年终考核工作机制,为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按照诚信宣传“六进”、诚信建设万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要求,每月一主题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纪念日”人民广场诚信宣传、“信用记录关爱日”和谐广场主题宣传、“诚信进校园爱心助成长”主题宣传等活动120多场次,发放《陕西省信用条例》、诚信故事书等诚信宣传资料、宣传品8.6万余册。开展《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双公示”业务培训,聘请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对“双公示”信息进行周监测、季度评估等,推动实现“双公示”信息报送工作全面达标。

实现信用监管“全覆盖”。这几年,神木市不断夯实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评价,在工程建设、加油站、物业等19个领域制定和开展分级分类评价和监管,依据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加强与“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跨部门一体协同监管等监管机制衔接配合,提高协同监管能力和综合监管效能。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市法院组织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991人次、失信企业14家;市税务局发布严重失信纳税人“黑名单”2批次18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2023年组织开展警示约谈和信用修复培训会7场次,为210户被处罚企业修复被处罚信息190条。发挥好信用贷款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依托榆林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9773户已注册认证中小微企业发放线上信用贷款 19.9328亿元;新增脱贫小额贷款122户,新增涉农企业贷款2844户,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187户。

释放信用价值“新亮点”。积极发挥资源型城市优势,依托“信用榆林”APP,深入打造“信易影”“信易剧”“信易停”“信易行”“信易游”“信易餐”“信易托”“信易书”“信易存”“信易住”“信易油”等十四个“信易+”应用场景,通过不断提高“信易+”场景数量和服务品质,充分发挥“信易+”场景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信易扫一扫,信用即变现”的交互式应用场景。通过政府引导,商户示范,广大市民参与,合力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让诚信市民享受到更多便捷、更大优惠,最大限度地释放信用价值,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大发展。(拓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