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理财小工具”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犀利君。

上个月,不少重庆市民集中反映,家里自从更换了新的智能燃气表后,燃气费用突然异常大涨。

一开始重庆燃气公司给出解释,说旧表使用时间长、老化了,计量不准确,换用新表后会出现「跑得快」的错觉。

之后重庆市燃气联合调查组进驻调查,结果查明,相关公司确实存在多计多收燃气费问题(包括存在错抄和违规估抄的问题、燃气计费周期混乱的问题等)。

最终,重庆燃气对多计多收的285万余元费用全部清退,并对公司的一把手予以免职。

正好4月底,公布了重庆燃气的23年年报,我发现——

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出奇得好,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左右,不仅是全年最高,也比22年同期(近2400万元)暴增了超过8倍。

估计大家不免会好奇:

这种高增长是怎么来的?难道说去年的燃气费用也有异常吗?除了重庆,部分城市居民也反映有燃气费过高的情况,是不是也存在着「多计多收」呢?

今天我们就来结合财报,聊一聊这个大家比较关心的民生话题。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个股,仅为示例参考,不作任何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据此买卖,请自担风险。

01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重庆燃气的核心业务,很简单只有两块:

一个是管道燃气供应(天然气销售),另一个是燃气设施、设备的安装服务(天然气安装)。

其中,天然气销售的收入为82亿元左右(占比81%),天然气安装的收入为近14亿元左右(占比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天然气销售,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居民用气,一类是工业用气

虽然年报中没有具体披露这两类收入结构,好在从研报中可以找到,202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工业占比42%,城镇燃气占比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推测出重庆燃气公司的收入来源,大头还是靠工业用气贡献的。

再来看年报中对于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暴增的解释,列出了3个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23年11、12月非居民用户用气恢复执行采暖季销售价格,使第四季度利润同比增长9909万元。

查了一下,23年11月重庆市发改委宣布调价,非居民用气方面,最高销售价格由原来每立方米3.1元调整为每立方米3.612元(上涨了0.512元)。

这意味着,去年最后两个月每立方米上调了0.512元,公司披露23年燃气销售量33.97亿立方米,估算其工业用气量为14亿立方米左右(33.97×42%)。

用涨价金额乘以销量,再换算成2个月,计算出利润的增加大约是1.22亿元(0.512×14.27÷6),大致能与9909万元利润增长对得上(购气成本涨价会减少一部分利润)。

第二,公司取得投资收益使四季度利润同比增长7430万元。

第三,公司延长管网折旧年限等因素,使四季度利润同比增长2756万元。

把3个数字相加(9909万元+7430万元+2756万元)正好是2亿元左右利润。

综上所述,重庆燃气去年四季度利润暴增8倍,一半是与非经营性因素有关,另一半是因为燃气费涨价

其中燃气费涨价,涉及的也不是居民用气,而去年11-12月非居民用气调价,贡献了该季度利润

另外,我在网上看到的新闻,重庆居民换表时间多集中在去年底,也有今年2月份换表的。

因此,去年四季度重庆燃气的业绩大增,与这次反映的换表问题,基本没啥关系。

02

有朋友可能会问,重庆居民的用气价格,难道就没有涨过价吗?

实际上,23年4月起,重庆市居民用气价格也比原来上调了0.157元(调整后,一、二、三阶梯价格分别为每立方米2.196元、2.366元、2.716元)。

但相比非居民用气,居民用气价格上调幅度相对较小,而且单价普遍较低,主要是因为国内天然气销售价格实行「双轨制」。

居民用气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受到严格管制,调价一般需要召开城市听证会商议决定并经物价局批准;

非居民用气实行「市场化定价」: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来调节,一般遇到冬季等用气高峰,价格普遍会上调。

在我国水电煤等公用事业,一直是政府垄断的,这也给国家实施「双轨制」提供了基础。

非居民部门的价格高,居民部门的价格低,一方面可以让工商业部门补贴居民部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通过财政拨款来补贴公共服务项目,缓解燃气公司的经营压力。

在其他民生领域,像电力、自来水等同质化产品,也遵循一样的定价逻辑。

这么做的好处是,普通人的生活成本降低了

2019年,对全球36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居民电价统计,中国的居民电价排在倒数第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居民的水电煤价格,总体上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

但是问题在于,一旦天然气上游成本大幅涨价,传导到下游,让工商业用户承担全部涨价的压力,最终会影响到大批企业的利润。

因此从长期看,理顺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业内称为「天然气顺价」),按照市场规律对涨价成本进行合理分摊,会成为行业未来的趋势。

202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自此全国多个地方陆续开启了天然气「顺价」。

2018-2022年,36个大中城市民用气均价(第一档)上调幅度只有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机构统计至少有52个市、县等上调居民用气价格,第一档阶梯价格平均上调幅度为9.75%。

由于居民用气价格调整关系到社会民生,要完全做到市场化定价恐怕有难度,但缓慢上涨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03

除了川渝地区(重庆、成都),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地居民也反映,近期燃气费比往年要高。

实际上,这还是与国内「天然气顺价」大背景有关。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市、县调整了居民用气价格,即便生活习惯未有较大变化,也容易燃气费用超标。

有些朋友会想,假如未来天然气上游成本回落了,居民用气价格是不是也会回到之前的水平?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定价机制包含着诸多因素,成本只是其中一项。

此前居民用气价格之所以较低,部分原因是地方财政拨款补贴,而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是「卖地收入」(国有土地使用出让权收入)。

这两年房子越来越难卖了,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减少了,导致地方财政变得吃紧,相关公共服务项目也面临补贴减少的情况。

另一方面,提高水电煤等公共资源价格,也可以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

我们知道,国家的财政收入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其中的第一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又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中包括政府各类收费项目(如市政规费、行政罚款、水电煤等),通过对公共资源进行调价,也可以适当弥补土地财政的缺口。

以江苏省为例,今年1-3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8%,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6.7%,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靠非税收入的有力支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保持正增长。

联想到最近的新闻,上海、武汉等地的4条高铁线路将于6月份开启涨价,票价涨幅在10-20%左右,可见地方财政的压力确实不小。

不过换个角度看,公用事业类公司原本提价很困难,很多人觉得成长性不高,只是冲着高分红才买;现在涨价阻力相对减少,给未来业绩成长也打开一定的想象空间。

「国企高股息」这条主线,看来还是长期的投资机会,那普通人要如何参与,才能获得更稳定的收益呢?

今年,我们推出了一门课程《从入门到进阶:高股息投资策略》。

只需要30分钟,就能教会大家如何上手高分红的股票/基金投资,想要学习的朋友可以扫码参与哦↓↓↓

最后放一张总结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