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我这波打算什么时候卖,我觉得现在考虑卖还为时过早,但咱们可以先聊聊思路。

我的基本理念是相信市场走势无法预测。无论是宏观、技术还是其他各种分析,都很难有效判断未来走势,因为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从任一角度分析都不完备,且影响价格最大的是未来将要发生的未知事件,没人能未卜先知,预测走势也就不可能。

既然走势无法预测,卖出就不能依据“觉得要跌了”这样的观点,包括自己的感觉和听来的别人的观点,要尽量抵御各种观点对自己的影响。

没有观点,那该如何卖出呢?

我是从股票盈利的来源考虑的。推动股价上涨的因素有两个,业绩和估值,比如:

股价 = 每股收益 * 市盈率

这个公式里,每股收益就是业绩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它对应的估值体现形式是市盈率,股价就是两者的乘积。

第一个因子,业绩由上市公司的成长来推动,对单一公司或者单一行业来说,公司可能倒闭,行业可能衰落,业绩并不一定长期增长。

但对于市场整体来说,长期增长则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因为公司的目的就是盈利,差的公司和行业衰落,又会有新兴的崛起补充,市场整体必然是长期盈利的,经济才可能维持运行。

如果我们将投资高度分散化,覆盖到市场整体,就可以拥有一个大概率长期业绩盈利的组合。而业绩决定了股票的价值中枢,我就拥有了一个长期价值中枢总会增长的组合,我就有了长期持有它的理由。

第二个因子,由交易因素决定,资金多寡、投资者情绪变化,都会通过交易来影响市场的估值水平。

估值的变化幅度非常大,平常决定股价走势的主要是它,而只有在超长期看,股价才能体现出对价值中枢的均值回归。

我对待估值的理念主要是做逆向,估值越低、情绪越差、大家越恐慌的时候,越要买;反之,估值越高、普遍看好、大家越兴奋的时候,越要卖。

我一般使用股债利差、PE分位、PB分位这些指标来综合判断估值位置,这些指标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指标会出现背离,这时就要去分析原因,再去考虑如何修正。

就像股票的顶底难测一样,情绪的顶底一样难测,我们只能大致判断现在估值处于什么区间,并无法判断情绪的极致位置在哪。

有了大致区间判断后,我会根据估值做仓位的控制,在低估值区域分步加仓,越跌越买,在高估值区域分步减仓,越跌越卖,正常估值就保持持有,忽略中小波段。

这样的方法无法把握市场的拐点,无法实现极致的回报,但能让大部分操作都落在“合理”的区间,可以较高概率争取到好于平均的成绩。

就目前来看,我觉得A股还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现在考虑卖出还太早了。我至少会等到估值水平进入正常中等区域,再考虑减掉一部分之前抄底的仓位,但仍然会保持6-8成的持仓。

减掉一部分仓位并不是看衰,而是为了平衡多空双方的风险。对于中等估值来说,未来涨跌的风险大致相当,就既要持股以备上涨,也要留点资金以防下跌。我之所以选择6-8成偏多的仓位,是因为分散化组合长期看价值中枢会上涨,时间总是对持有更有利,而我本身也比较乐于承担波动风险。

剩余的仓位就要等到市场出现过高估值时再减,这种机会可能要好些年才来一次,但来一次就可能提供丰厚的回报,所以值得等待。到时候剩余仓位可以采取随涨随卖、分步减仓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跟趋势持仓,等从高点回落一定幅度时卖出的方法,或者两种方法各应用于一部分仓位。总之也并没有什么办法能判断高点在哪,只是希望争取在牛市里,卖到一个平均来看不错的位置。

至于涨到多少点估值会回到中等、多少点估值就会过高,现在是说不定的,因为估值是根据业绩和价格共同计算的,随着时间发展业绩会出现变化,相同点位对应的估值可能也就不同了。所以我现在并没有多少点就打算卖出的想法,而是会等待将来某一天估值进入了大致准备卖出的区间后,再看到时候的点位做具体的交易计划。

投资道路千千万,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我选的这条路其实没有那么多高深的道理,就是从我认同的理念开始,一步步推导,自然得到的选择,知行能够合一,自己用起来就会比较舒服。

2024年5月7日估值: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3.0%,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A股PE分位43.2%,PB分位3.2%,估值处于较低的区间;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23.1%,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17.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久聪基金投顾组合,轻松实现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