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负责公关的副总裁璩静五一期间开个人实名抖音号,迅速成为网络热点,然后,璩静删除了所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网友传播的内容看,璩静发布的几个视频均有“引战”成分,这是非热点事件当事人的个人IP迅速崛起的常规手法。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抖音等都常见。粉丝迅速过百万,文章阅读快速突破“十万+”,评论、点赞都成大数。与那些炒作相比,璩静还算保守的。毕竟几个小视频都是自己的话题,没有蹭热点发怪论。

从璩静所发的内容看,虽然有部分内容不适合公开,部分观点不适合说那么明白,部分细节甚至与百度对外展示的文化不完全一致。但仍大都在可接受范围。但快速成为热点的结果,就是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会被盯住。璩静本人也成为事件的当事人被扒(老话叫“人肉搜索”),这种舆情很难控制,除非是像胡锡进、司马南那样不怕骂的“xian人”。

尤其在公司内部,尤其在公关关系岗,这种不得不为自己公关的情况,还是越少越好。这种情况下,暂时“偃旗息鼓”避战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百度的公关主战场在企业和老大,其他人没必要制造新的热点。璩静个人小视频成为热点,在公司内部和外部都会面临质疑或谈论,将分散璩静和公关部门的精力。

近期,公司高管塑造个人IP的“成功案例”不少,在北京车展,雷军和周鸿祎的热度远超车模,多家传统车企的老总也积极塑造个人形象以提升公司和汽车品牌的影响力。余承东个人IP已经成为华为手机、鸿蒙智行汽车的最重要支撑力量。刚刚,远在美国的贾跃亭又提出了打造个人IP以帮助筹措汽车厂的运作资金。

百度品牌宣传跳出传统的企业宣传框架,通过个人IP促进公司信息传播,也确实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做法。但公关负责人跑到前台,谈一些与公司发展、公司产品关系不大的内容,对公司品牌宣传的正面作用不大,还可能由于部分内容不合适,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实百度有两个很好的个人IP可以塑造。

一个是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与马云、雷军相比,甚至与低调的丁磊、马化腾、曹德旺等相比,李彦宏对外展示明显不够。百度应通过李彦宏个人渠道(包括接受采访、会议发言、个人新媒体账号等)有组织地系统推送百度的产品和文化。

另一个是百度首席技术官(CTO),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博士。百度大模型推广不连续、不系统,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背景的探讨加以丰富,向世界发出百度的“强音”,这时,王海峰是最好的人选之一。“酒香不怕巷子深”并不适合现在IT、AI产品的宣传,更何况大模型这样的“快消品”(快速迭代升级,需要不断宣传展示)。

举两个微博上的参考例子:

例子一:小米推广SU7的新媒体账号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王化、徐洁云等的宣传组合。还有小米汽车公众号的“小米SU7答网友问”,已经发到“第三十九集”,回答或澄清了大量外界的疑问,百度文心一言也可用类似方法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子二:微博老大“来去之间”,谈笑间把微博的政策、想法和外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