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响中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也是对当前和今后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和强大的导向定位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新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系统完备、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在法治中国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境界。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方向、重点任务、重大关系、工作布局、重要保障,深刻回答了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定位、根本立场、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

“十一个坚持”,其中,“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十一个坚持”中处于统摄引领的位置,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突出强调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厘清了法治中国建设中政治与法治、德治与法治、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绘就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呈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队伍基础。这“十一个坚持”构建起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法治理论体系。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中发挥了真理伟力

科学理论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成就最丰硕、最显著,法治中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历史性大发展,赢得了国内外普遍赞誉。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体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新跨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司法体制改革开启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不断向纵深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书写司法公正的新篇章。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

“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司法体制机制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度明显提升。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主体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声中,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依法行政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党中央颁布实施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15—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健全,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行政立法工作提质增速,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切实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格局逐渐形成。

三、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向法治中国宏伟蓝图奋勇前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也开启了法治强国建设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强国的伟大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谋划了法治建设的宏伟蓝图。

提升法治自觉。法治自觉是构建法治中国的重要基础。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切实增强法治自觉,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自觉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履行好法治建设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学法用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具备法治素养,发挥示范作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本领,推动全社会真正认同法治、信仰法治,养成良好的法治行为习惯,共同建设法治中国。

增强法治自信。法治自信是坚持“四个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自信不仅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更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法治文化、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信,明确我国法治的制度属性、制度优势和前进方向,科学有序地全面实现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以法治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以中国的法治智慧、法治实践为全球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坚持法治自立。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制度、法治文化之所以行之有效,关键在于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原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走好自己的法治道路。

依靠法治自强。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中华民族经历了

“法治立国、法治稳国”的发展阶段,又迎来了“法治强国”的新征程。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上,必须不断增强法治硬实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不断增强法治软实力,厚植法治文化,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凝聚起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必须注重法律的智慧运用,加强法律实施中的针对性、创新性、适应性,

切实维护法律权威,促进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为人民谋幸福谋安定。

基金资助:福建省社科基金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项目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阶段性成果,

项目号(FJ2024Z019)。

作者简介:王拯,福建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张文东,福建警察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博士。

责任编辑:况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