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深入推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蓝剑2024”专项行动,全力构建“精确预警+精准劝阻”的反电信网络诈骗预防体系。据统计,一季度,全市电诈案件数、损失数实现了分别同比下降63.5%、76.6%的丰硕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3日,根据大数据预警信息,张家港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朱伦虎了解到当事人邵小姐存在被骗可能,于是立即拨通电话向她进行反诈宣传。

结束通话后,朱伦虎在反诈预警综合平台填写回访情况:“电话拨通,当事人当前未被诈骗,但存在被骗风险,请派出所安排专人跟进。”这条预警信息又快速流转到属地派出所进行下一步跟进。“派出所反诈民警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回传现场劝阻情况,实现‘部门协同大数据侦测——反诈中心线上预警劝阻——派出所线下实地劝阻’的流程闭环。”朱伦虎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科学合理调配专业力量,建立预警劝阻专班,高度集成9大警种共29人常态入驻,依托反诈预警综合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全警参与’。”张家港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戴冷松介绍,他们还积极吸收了通信3大运营商和4家银行业务骨干共11人常态入驻,最大程度充实中心力量。

预警劝阻专班每日召开复盘会商,分析前24小时资金预警数量、预警类型,并设立预警劝阻信息专栏,每日挂图全市资金预警情况,实时通报,形成了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预警劝阻工作机制。

专班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分级分类开展劝阻。一季度,全市范围内预警信息精准度同比提升45.2%,紧急保护性止付措施平均用时缩短3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购物公园警务站、城中派出所,

家住西门北村的刘先生疑似遭遇诈骗,

即刻开展劝阻!”

4月10日凌晨2时许,

预警劝阻专班发出指令。

正在购物公园警务工作站执行驻站巡逻任务的巡特警大队民警唐锐,立即骑上警用摩托车抄近路赶往现场。

原来,刘先生加入了一个刷单群,按照指引下载APP做任务,2600元、2998元、10000元……刷单时转出的账款正逐渐攀升。

“见到刘先生的时候,骗子正在引诱他接50000元的大单。”5分钟不到,唐锐已经见到了刘先生,他耐心引导刘先生停下手中操作。此时,城中派出所民警郝志强也抵达了现场,为刘先生拆解诈骗手法,并现场收集固定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急劝阻与止付,是警方和骗子的一场“赛跑”。今年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依托12个中心警务站,发挥驻站巡特警的机动优势,24小时巡逻值守、实时接收反诈指令,以“快速反应”筑起第一道反诈劝阻屏障。

据统计,针对疑似遭遇诈骗的在港人员,张家港公安从下发868条预警指令,到见面平均用时在15分钟以内,见面劝阻率达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典型的杀猪盘,请马上停止转款!”4月8日中午时分,港区派出所接反诈中心预警指令,要求对家住金港街道的杨先生开展劝阻。面对处警民警张静涵苦口婆心的劝阻,杨先生以感情上的事无需民警操心为由,坚持要向涉诈银行卡转账。

于是,张静涵将杨先生请回了位于保税区警务站的反诈“唤醒室”,在“沉浸体验区”,她带杨先生观看了以真实案例改编的“杀猪盘”宣防视频《可是,她叫我宝宝唉!》。接着,在“专家挂号区”里,港区派出所执法办案队队长沈志杨对杨先生进行一对一“受骗心理干预”,帮助他厘清个人情感诉求,种下防骗“心理疫苗”……至此,杨先生终于幡然醒悟。

在全市26个派出所、12个中心警务站内打造38个“反诈劝阻室”,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现场难以劝阻的,第一时间将预警对象带至反诈“唤醒室”进行深度“反洗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唤醒室’分为‘沉浸体验区’和‘专家挂号区’。”沈志杨介绍,在“沉浸体验区”内,显示屏上不间断地播放典型案例,墙上的反诈图文和反诈视力表分布两侧,立体展示常见诈骗类型,让劝阻对象沉浸在反诈氛围中。在“专家挂号区”,派出所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级”反诈民警,按照“四查看、三询问”工作要求,“一对一”“多对一”地为劝阻对象分析诈骗类型和手段,最终实现深度唤醒受骗者的目的。

“‘预后不失防、劝后不被骗’,依托‘唤醒室’,今年以来无一人预后被骗。”张家港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韩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