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性别观念”越来越盛行的情况下,人们不再只是单纯的男女恋这么简单。但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的性取向,这点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有效的理论可以解释。

有的人认为同性恋是“后天被带坏”导致的,有的人认为同性恋的性向是“先天就被决定的”,到底究竟是如何呢?

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能够全面解释性取向的形成,但近期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可能影响性取向的有趣因素——家庭中兄弟的出生顺序,有越多兄长的人,越有可能是GAY。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观点:家庭中兄弟数量的增加,似乎与男性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在女性中并未观察到,即姐妹的数量并不影响女性的性取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性学专家迈克尔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在没有兄弟的男性中,成为同性恋的概率大约是2%。而当男性有一个兄弟时,这一概率上升至2.6%。更有趣的是,随着兄弟数量的增加,概率也随之上升,拥有两个、三个、四个兄弟的男性成为同性恋的概率分别是3.5%、4.6%和6.0%。

有研究指出,男性的Y染色体携带了一种特殊的男性蛋白质,即组织相容性Y抗原(H-Y抗原)。这种抗原被认为在男性性取向的形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由于女性体内并不存在这种抗原,这一理论进一步推测,当孕妇怀有男性胎儿时,她的体内可能会产生一种针对H-Y抗原的母体抗体。这些抗体与H-Y抗原结合,可能会影响其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男性大脑性别特征的发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引人思考的是,随着同一母亲生育的男孩数量增加,母体产生的抗体也会增多,这可能导致H-Y抗原的功能受到更大影响,从而减少了男性胎儿发展为异性恋的可能性。尽管这一理论尚未得到最终证实,但它确实为解释兄弟出生顺序与性取向关系的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可能很多人就开始偏向于同性恋是天生的这一假设,但值得注意的是,性取向的研究领域仍然充满未知,尤其是对于女同性恋的形成机制,目前的解释还远远不够。因此,单一的同性恋天生论并没有足够的解释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的是,由于对同性恋缺乏真正权威的解释,现今社会还有很多比如脑叶切除,电击头部、手部和生殖器,“膀胱清洗”,阉割,女性阴蒂切除,药物催吐,以及殴打等对性取向的暴力转换疗法。

对此,新概念心理行为研究院荣新奇教授表示并不提倡用这些“暴力”的疗法来强行干预同性恋,如果同性恋来访者自己愿意改变自己的性取向问题,我们更建议用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来尝试改变自己,而且有不少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就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