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9时,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一楼的挂号机前,阳光大姐刘丽霞正在排队等候挂号,旁边的王阿姨坐在凳子上耐心等待。除了挂号以外,刘丽霞还要陪同王阿姨一起看病就诊、取药、做各项检查,整个流程下来,就是陪诊员刘丽霞一天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陪诊师这个看似简单实际繁琐的职业在各个城市悄然“兴起”。小到为患者取号、候诊、缴费取药,大到跨城市问诊,职业陪诊师就像是病人的“家属”,几乎包揽了病人看病的全部工作。

不只是跑腿那么简单 专业技能是必备的

“我做这项工作有半年多了,接触了许多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常常能感受到老人看病的不容易。”刘丽霞在采访时说道。据了解,陪诊员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不仅要了解老年人的各种心理需求,还需要学习一些医学知识和医药常识。“像一些常见的老年慢性病,我们都需要了解,还有一些急救知识也需要掌握。”刘丽霞说道。

就诊期间,面对医生的询问,刘丽霞对王阿姨的症状病史已能做到细致补充、对答如流。虽然刘丽霞从事“陪诊”工作才半年,但她对医院检查流程十分熟悉,哪项检查去哪做、哪项检查时间长,她心里十分有数。

经过“阳光大姐”平台的层层筛选和各项培训,目前像刘丽霞这样的陪诊员有10人。“一次服务差不多200元左右,忙碌的时候一个月收入能过万。”刘丽霞介绍道。这半年来,他们积累了一定的人缘和口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认可这个行业。

老年人更需要关心 做陪诊员要有爱心

在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许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政策、新要求、新举措。在与刘丽霞的交谈中,她表示,“在陪诊时,我们不仅要缓解病人看病的紧张情绪,还要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有时方便的话还会将老人送回家。”

“您要不要喝水?走累了咱们歇会。”就是怀揣着这样一颗赤诚的爱心,刘丽霞服务了许多老年人。“自从我做了陪诊员后,我对自己家的老人更加理解和体谅,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里的老人也能感觉到我的变化。”刘丽霞激动地说,“过年的时候经常有老人打电话与我相互问候,我觉得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让我幸福感满满,今后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行业规范还需完善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陪诊员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据了解,在一线城市,有一些商业平台请具备医护资质的人担任陪诊员,或培育志愿者队伍开展专业服务。

“我们在出单之前,会在‘阳光大姐’这个平台上跟客户签一些免责协议。有了这些约束和说明后,我们更有安全感了。”刘丽霞说道。

在未来,陪诊员这个职业会逐渐被接受,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将投身陪诊行业,更多的部门重视陪诊行业,出台陪诊师的考核认定和相应的鼓励政策、约束条例,缓解就医难,让人们的看病路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