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市场关注的焦点无疑是ST板块,而其中最让人猝不及防的是竟然有20多家个股是五月初才带帽的,恰逢假期,而买进的人,真就是被瓮中捉鳖,有苦难言!

但老概以为,虽然大家都在聊,但毕竟参与ST的还是少数人,尤其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能有几个去赌这种机会,所以咱就点到为止!

实际今天市场上还是挺有看点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化工股集体起舞,虽然昨天17个交易日涨幅超过400%,如今市值已经120亿的正丹股份停盘,但没有浇灭市场对化工股的热情。

作为一个存在感极低的板块,怎么一下就火了呢?这一切都要从正丹股份说起,这家公司主要涉及TMA(偏苯三酸酐)的生产,4月初的时候,市场流传一份全球第二大TMA供应商英力士永久关闭其TMA设备的的传闻,不久之后公司的股价就开始起飞了。事实上如果仅仅是停产当然不足以让股价如此夸张,其实从去年三季度开始TMA价格就开始上涨了,停产+涨价,这样的逻辑完美闭合。4月后半程,5月初,大量的化工研究员开始科普关于行业大逻辑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助推了整个板块的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对于多数非专业选手来说,要想挖掘出这样的逻辑,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去年12月开始原油价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作为原油的重要的副产品,我相信这些专业机构对于化工产品的上涨是有预期的,这点从我常用的观察机构交易行为的数据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两张图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虽然去年三季度的时候,TMA的股价已经有所表现,但实际上真正开始拉升就是3月份之后,而对应的机构资金从3月初开始就埋伏在正丹股份当中,长时间大密度的参与一只股票,如果没有点想法,怎么可能,谁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我们小散户的钱还可能是闲钱,那机构的钱多半都是融来的,是有成本的,更不可能轻易草率的去做一件事情,所以依我看,所谓永久停产只是一个幌子,本质上就是早有机构干进去了,毕竟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说得清楚英力究竟是不是停产了。

如果按照化工研究员们的叙事逻辑,也就是:设备停产检修+产品持续涨价+业绩强势兑现,你会发现很多化工股的上涨都挺符合,但问题是如今都大涨高潮了,再来喊主线,再来讲星辰大海,是不是有点晚了?看起来,化工研究员们做的更像是总结,而不是挖潜,但实际我们还是看刚才我看的数据,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机构早就已经进场了,至于涨起来之后的逻辑,真的没那么重要,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所谓的涨价龙头,哪个不是机构大资金在股价上涨之前就开始进场了,等待那些化工大神的研究出来,意义还有多少,怨不得我们常说,总是让我们小散去接盘!

你以为这个玩法只有化工这一条线吗?才不是呢!

比如今天开始发力的商业航天,我看有大v信誓旦旦表示,商业航天之所以上涨,就是因为正丹股份特停引发的板块轮动,作为四大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低空经济以及商业航天)之一,是唯一还没有被炒作过得,还感慨市场真的太卷,实际这都涨起来了,说啥都晚了。

其实咱就拿今天的商业航天的领涨股超捷股份来看,你用数据去看,还是老套路,机构早就进去了,他们这些大资金啥时候发作,我们是真的猜不出来,但是捕捉下他们的蛛丝马迹,基本没得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不难看出,二月初机构大资金就进去了,不过没有赚多,然后就开始玩「躲猫猫」,一直看我文章的知道,这个二级区就是机构降低交易活跃度,锁仓的表现,而按照那位大V的观点是资金换赛道,换啥换阿,说到底,现在的资讯这么发达,又不是真的缺钱,市场好的股票就这么多,你没钱没时间去做,不等于其他人没有,不就是都想吃独食,你方唱罢我登场,才能收割的更多!

就像有位同仁说得,我是很赞同的,任何股票上涨都只是机构设的局。任何板块任何股票,其实都是市场主力设的一个局。从几年前的白酒新能源到近一年的高股息,再到如今的新质生产力,都是如此。只不过大多数的股票属于低端局,纯粹是借各种概念题材坐庄拉高割韭菜。而高端局往往都是宏大叙事,如果你听信多了,只能沦为被收割的对象,股民亏损的原因多半是被这些高端局低端局所欺骗所忽悠,总是在高位被诱惑买入导致深度套牢。

最后再来总结下:

第一,不要轻信轮动,所有的好股票早就有人干进去,大家都想吃独食(割韭菜),才会有轮动;

第二,多数的上涨逻辑,只是总结,而不是预判;

看穿了这一点,你会和老概一样,感到一丝轻松,今天写的真爽,把他们的嘴脸都扒了!

今天就聊到这,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