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彩上妆,英歌槌响,“中华战舞”飒四方。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揭阳普宁市英歌文化交流团应邀访泰。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一行30人在叻丕、曼谷、旧罔等城市进行巡演,并与当地多支英歌队实现中泰两国英歌历史性的首次合演。

英歌舞动作洒脱阳刚,阵势英武、震撼且有张力。近年来,英歌舞频频“走出国门”,火遍全球,被亲切地称为“中华战舞”。

在普宁,英歌舞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全市英歌队伍超过200多支,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众年轻队员中,总教练李俊浩显得分外成熟老练。年仅34岁的他,5岁习拳,9岁入英歌队,16岁“跳头槌”,20岁创办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英歌舞伴随李俊浩走过25个春夏秋冬,用他自己的话说,“四分之三的人生都和英歌有关”。

本期“小城故事·县城里的年轻人”,我们一起走进李俊浩的英歌世界,感受一段不止于舞蹈,更关乎传承、创新、梦想与坚持的故事。

少年追梦16岁“跳头槌”

鼓点嘭嘭作响,英歌槌在手中挥舞,脸涂油彩扮成英雄好汉的青年表演者在昂扬激进的锣鼓声中变换队形动作,大踏步而来……走进富美青年英歌队的训练基地,李俊浩正带领着队员练习巡演节目。

“英歌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因为共同的热爱拾起‘英歌槌’,相聚到一起。”李俊浩说。

谈起和英歌舞的结缘,李俊浩笑称“自己可能生来就是为了跳英歌”。“5岁时,我跟着爸爸和哥哥去祠堂学拳习武,只要师傅做过一遍动作,我很快就能学会,效果比其他人练了几天的还要好。”小小的李俊浩在拳术中展露天赋,颇得拳头师傅喜爱。那时的他并不知道,日后这会成为他进入英歌队的关键。

上世纪90年代末,普宁民间艺术文化氛围日渐浓厚,英歌舞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由于英歌舞集戏剧、舞蹈和武术于一体,英歌队挑选成员时更青睐有武术或舞蹈功底的人,年仅9岁的李俊浩凭借过硬的拳术基础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破格录取的最小队员。

在进入英歌队的前几年,李俊浩被安排扮演“时迁”一角,每每演出总是排在队伍最前面。

“我其实更想在英歌队前棚、中棚、后棚表演。‘前棚’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英歌舞队游街表演的场景,‘中棚’是游街结束后的戏棚唱戏,‘后棚’则是最后的武术表演。”李俊浩说,相比而言,前中后棚的表演需要更多的力量和技巧,更能代表个人英歌舞表演的水平。为了能早日进入自己心仪的位置表演,李俊浩没日没夜地练习,就连吃饭时都在桌子底下练着步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进入英歌舞的第7年,16岁的李俊浩被安排到了英歌队伍前棚右队第一个位置扮演“关胜”一角,如愿成为“跳头槌”的队员,也是当时最年轻的英歌舞“跳头槌”者。

2008年,18岁的李俊浩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留在普宁,我想一直跳英歌舞。”李俊浩回忆。然而,现实却给这个满腔热情的少年泼了一盆冷水。一年后,村里的英歌队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停办了。

难道富美村的英歌要就此没落?李俊浩不甘心。在他看来,英歌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精神的传承。“村里有那么多喜欢英歌舞的年轻人,只要我们坚持,英歌队就不会散!”2009年前后,李俊浩把村里的热血青年组织起来,由哥哥任领队,自己任总教练,创办了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

此后的十多年间,李俊浩带领这支英歌队,不间断坚持练习和表演英歌舞。英歌队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热爱英歌舞的年轻人,如今已有近百名队员,年龄从12岁到34岁不等。

舞出新意 英歌队“火”到海外

2023年,对于李俊浩和普宁富美英歌队来说,是忙碌又丰收的一年。这一年春节,“中华战舞”英歌舞燃爆海内外, 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声名鹊起,先后亮相央视新闻联播、赴京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五四”特别节目,参加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文化交流,被国内外几十家知名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多次报道。

李俊浩介绍,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表演的英歌充满壮美阳刚之气,主要表现梁山好汉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队伍人数少则16人、24人、36人,多则72人,最多可达106人。表演者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按梁山好汉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节奏。有快、中、慢板三种不同风格特色的舞法。

“快板英歌是我们的拿手戏,也是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的精髓。”李俊浩告诉笔者,快板英歌一分钟有140个拍子,相当于0.42秒一拍。“这个节奏要完成跳跃、叩槌,对队员的年龄和体力要求非常高。但这也是我们队伍的看点和特色。”他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表演的精彩片段。

屏幕上,只见双手耍蛇的时迁一个跟头冲出开路;接着红脸红须的是关胜,绿脸黑须的是李逵,花脸鲁智深,身披虎纹武松,蓝衣发冠公孙胜,粉脸娇眉的是水浒好汉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扈三娘……英歌队员们双手执着英歌槌,上下左右相互对击吼叫。那一刻,荷尔蒙冲出屏幕。

“原有的技艺无法完全演绎我心目中英歌的壮美阳刚的效果,这些年我们成立了创新研讨小组,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结合南枝拳、少林拳、太极拳等,先后创造出‘英雄打虎’‘大鹏展翅’‘拔草擒蛇’等独有套路;自创了‘英雄下山’‘万军齐发’等阵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李俊浩说。

谈及创新,李俊浩坦言,自2023年英歌火出圈以后,大家都更加注重英歌动作的观赏性了。“去年以来,我们再一次逐一优化英歌动作。今年‘五一’假期受邀在泰国表演,我们也为泰国观众送上了‘时迁炸街飞蛇’等技艺。这要求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其跳跃后空翻的动作特技高度接近成年男生的正常身高。”

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跳头槌”的李俊浩也在学着“坐下来”。“英歌火出圈,不止要会跳,还要会传播。”为此,李俊浩自学了视频剪辑,并为英歌队专门开设了一个视频账号,至今已发布400多个视频作品,获得了超过210万次点赞,粉丝量也在一年半中从0涨到10.5万。

小城生活 宜居更宜舞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做一些选择。曾经18岁的李俊浩,深思熟虑之后为了英歌留在普宁发展。而近20年来,普宁这座著名侨乡发展更具多元化,尤以服装、中药材等专业市场蜚声海内外,让人们有了更多留在这里的理由。

“我们的英歌队员有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也有做医药的、做电商的、做生意的。他们白天在各自的行业忙碌,晚上如果要训练,我在群里一喊,队员就过来祠堂训练了。”李俊浩介绍。现在队员们不用远赴他乡谋生,在“家门口”便可以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这样一来,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队伍也更加稳定,对于团队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英歌舞仅在广东地区配合游神拜会,鲜少有外地人知道,更谈不上“出海”“炸街”。英歌热潮之下,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作为其中最火爆的队伍之一,以其年轻朝气、勇于创新、舞蹈服饰特色鲜明的青春形象,成为粉丝眼里的偶像,受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除了节假日,平时我们也经常在村里举行英歌表演。有时我们一发布表演通告,一些‘铁粉’不远千里从祖国北边搭飞机专门过来,他们会帮我们拍下好看的照片,甚至为普宁英歌设计了成套的文创产品,制作好了还会寄给我们留念。”李俊浩说。

几杯工夫茶下肚,李俊浩还聊到普宁拥有很多服装专业市场,英歌舞蹈服饰的创新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草图变成到实物。

他一边拿出第5版英歌队服手绘草稿图,一边说:“目前的队服是经过多次改版设计的。为了迎合现代的审美,我们在衣领、前襟、衣袖、袖口等处加上潮绣,并在当地找配件、找布料、找工人制作。这样全新的英歌服穿起来会更加舒服,看起来也更加精美。”

这些年,李俊浩的努力和成绩也得到普宁市非遗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2017年,年仅27岁的李俊浩被评为普宁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小城多彩,小城也有英歌的根。李俊浩说,他会继续扎根普宁,传播英歌文化,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喜爱英歌舞。

【县城档案】

普宁市,是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商贸名城,尤以服装、中药材、茶叶、水果等十大专业市场蜚声海内外;是中国最大的衬衣生产基地,华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粤东最大的服装、水果、纺织品等集散地。

普宁市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县域,也是广东省革命老区,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毗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南邻惠来县,西南连陆丰市、陆河县,西北接揭西县,北界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区,是粤东客运货运交通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