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那个为新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彭老总,在病痛与高压的折磨下变得垂垂老矣。

确诊癌症以后,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病床之上,但最挂心的还是万千黎民。他的侄女彭钢看到病榻上虚弱的彭德怀,心疼得默默流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弥留之际,彭德怀握住彭钢的手,一字一句嘱托道:“小兔,我快不行了,如今只剩一个愿望,你要帮我完成它。”

彭钢点点头,并保证自己一定会帮他完成。但彭老总的这个遗愿却被推迟多年,直到25年后才得以实现。

彭德怀的最终愿望是什么?期间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被推迟了25年才实现?

又当爹又当娘的彭德怀

1940年,彭德怀正在华北战场上指挥队伍与日军浴血奋战时,国民党不讲武德地在他的老家湘潭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恶性事件:

特务趁夜闯进彭德怀家里对他的家人进行突袭,彭德怀的三弟彭荣华被当场杀害,二弟彭金华被捕,在看守所里虐待了好几天后被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的两个弟弟就这样成为了革命烈士,而他们的子女却成了孤儿。

彭钢是彭荣华的女儿,惨案发生时她才2岁,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活得既艰难又危险。小小年纪就得学会独立,靠砍柴、挖野菜勉强度日。

一直到全国解放后,彭钢等一众烈士子女这才被组织接到北京。

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他便把两位弟弟的子女视如己出,将他们留在身边照料。

1950年,12岁的彭钢第一次见到自己那位干大事的大伯。但很快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奉命又上了战场。

军人出征势必抱着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决心。因此临行前,彭德怀给每一个孩子开了户头,在里面存了100元,以保障他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战争胜利,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彭钢就住进了中南海的永福堂,与彭德怀生活在了一起。那段时光也是她最快乐的日子。

1955年,军队干部的供给制改为了薪金制,所有干部子女的上学费用由家庭自行承担,但烈士子女仍可以享受国家的供给。

彭德怀听说以后,当即表示不要国家供给,由他来负责几个孩子的一切费用。彭钢不解,认为既然他们是烈士子女,国家供给费用也没什么不对的。

彭德怀反驳她:“我能负担得起,就不要多用公家的一分钱!”

身为国家领导,彭德怀平时的工作十分繁忙。但这并不会让他疏于对彭钢的照料,他经常如慈父一般关心着自己这个小侄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彭钢上中学时,学校离家里至少30分钟的路程,附近还没有公共汽车,因此彭钢不愿意走读。但彭德怀又希望小侄女能经常回家,方便自己照顾。

于是彭钢对他提出要买一辆自行车,彭德怀欣然接受,给她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车身还是她喜欢的蓝色。

每次出门,彭德怀都会反复叮咛:“骑车的时候要小心点,可别被车撞到了。”

别看彭德怀是个“大老粗”,但他却是粗中有细的典型代表,对孩子的关心尤其细致。

永福堂的院子里有两棵海棠树和两棵杏树,淘气的彭钢经常喜欢爬到树上去摘果子。警卫员看到后大喊“快下来,快下来”,彭德怀却摆摆手,示意他别喊,以免吓到彭钢待会真摔下树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彭钢从树上跳下安全着陆后,彭德怀这才装出狠模样教育她:“那么小的树杆子你都敢爬上去,摘这么多果子干嘛?”

彭钢嘿嘿一笑,表示自己要摘给同学吃,彭德怀立马转怒为喜:“不错不错,懂得分享。一人吃烂牙,大家吃喷喷香!”

随后表示并不是不让她爬树摘果子,而是要她注意安全以免摔伤。

那个年代,每年的“劳动节”“国庆节”,街上都会举办盛大的游行。看到彭钢穿着漂亮的裙子出门,彭德怀都会关切地询问她冷不冷。

有一次彭钢还真的被冻出病来,第二年再去游行时,彭德怀让妻子给她买了双长筒袜和小绒裤,一边交给她一边叮嘱:“这次可不能再冻出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彭钢回来得晚了,彭德怀就会在院子里踱步等待,担心地问:“小兔怎么还没回来?会不会在路上遇到了危险啊?”

等彭钢一回到家,就会被警卫员提醒:“赶快去北屋,你伯伯找你呢!”

1958年,彭德怀到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去视察,得知这个学校正在招女学员,回来立马把这个消息告诉彭钢,还表示接下来就得看她自己的本事。

彭钢则非常爽快地说:“我考得上就去,考不上就不去,不会靠您的。”

彭德怀听了很高兴,夸赞道:“你还挺有志气。”

1959年,彭钢真的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那所学校。也是同一年,彭德怀从中南海搬出,住进了吴家花园。那里离颐和园很近,天气热了彭钢就会到那儿去游泳,但必须在12点钟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彭钢路上碰到了同学叙旧,回到家时晚了十来分钟,彭德怀就急得不行,在门口来回踱步。

彭钢知道他担心自己的安危,连忙认错说对不起。关心则乱,彭德怀破天荒发了火:“说一句对不起就行啦?你看我都急成什么样了,难道要我过了12点去昆明湖里收尸吗?”

彭钢知道大伯是太担心自己,于是连连说好话诚恳道歉,这才平复了他的情绪。

那时候热水的供应也是有限的时候,一周只有两次。担心彭钢回来没有热水用,彭德怀就用脸盆装水,然后一盆一盆地端到院子里晒。等她游完泳回来,水也就晒热了。

彭德怀对侄女彭钢的所作所为,就算是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彭钢的母亲去世,彭钢一时接受不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一场。过了很久彭德怀才敲门进来,摸到她的手脚十分冰凉,彭德怀担心得不得了,连忙安慰她说:“你看你哭得这么伤心,可别哭出病了。过去你爹没得早,我当你爹;现在看来,我还得当你妈了。以后死了,你可不能这么哭我!”

这一番话让彭钢百感交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别看彭德怀对自己侄女体贴入微,他对其他烈士的子女也同样是悉心照料。

对烈士子女十分关照

彭德怀将老战友左权和黄公略的女儿同样视如己出,资助她们读书和生活。

中学时期有段时间,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住在彭德怀家里。在那里她完全不用花钱,每个月发放的20块烈士子女抚恤金,彭德怀就会替她保管,存在存折里,等她长大了再交给她。这让她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彭德怀从国外回来,买了几件雨衣,送了很多人。剩下最后两件时,彭德怀让左太北先挑,剩下的那件给彭钢。

后来左太北从彭钢那里才知道,彭钢的那件雨衣有点小,而且也不喜欢挑剩下的。结果被彭德怀严肃教育了一番:“太北比你小,而且她姓左,你姓彭,就不知道谦让吗?”

左太北一度被传是“彭德怀的养女”,对此左太北表示:“我很尊敬彭伯伯,也的确把他当成父亲看待。但严格来说,我不是他老人家的养女,我是党和国家养大的。”

彭德怀也是将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看做自己的“半个女儿”。

1952年黄岁新考上了平原农学院。但她不想从北京跑到偏远的新乡,于是如实对彭德怀说了自己的想法,提出再复读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被彭德怀不留情面地批评:“因为不想吃苦就放弃考取的学业,不服从国家的招生规定,这是很不应该的!”

后来在彭德怀耐心地劝导下,黄岁新这才接受去报道,大学毕业后还自愿前往东北的国营农场实习。

对于孩子们的婚事,他也十分上心,甚至还亲自给身为农民侄子彭志康当媒人,为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终生伴侣。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彭德怀在生活上对身边人和家里人关怀备至。但在工作上和思想上,他又是十分严苛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风清廉,坚决不搞特殊化

坚决不搞特殊化,不仅是彭德怀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下一代人的要求。

有一次彭德怀带彭钢去十三陵观赏,身为军人的他敏锐地察觉到身后有车跟着。

彭钢不明所以,问他为什么老是往后面看,彭德怀说了自己的疑虑,彭钢定眼一看,果然是警卫局的车。

警卫局的人无奈地解释,他们随行也是为了保障老总的人身安全。结果被彭德怀教育:“我在群众当中,有什么好怕的?你们想要把我和群众隔开吗?”

还有一次他去北海公园游玩,发现公园里的游客很是稀少。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公园的工作人员得知彭老总要来参观,为了保护他的安全,这才把游客驱散,不让他们进来。

对此彭德怀十分不满,表示:“没有这个必要!”

他也从不会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给家人牟利,为他们行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军队实行军衔制,而评衔的工作由彭德怀负责。当哈军工里所有学员都开心地佩戴上军衔时,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却始终闷闷不乐。因为他只被授予了中中尉,比那些履历和自己相似的人低了一级。

彭德怀看出他情绪不佳,这才告诉彭启超,他被评为中将是自己的主意。对此彭启超满腹怨气,明明自己完全够格评上尉,为什么要因为是彭德怀的亲侄子就被降级。

彭德怀严肃又耐心地开导他:“正因为你是我彭德怀的侄子,所以才必须这么做!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靠彭德怀的关系才戴上上尉军衔的。为了全局考虑,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

“你想想你的父亲,还没看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更没有理由去为一点蝇头小利闹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启超被他的这番话说得心服口服,这才接受了现实。假期结束后,在返校的火车上,彭启超打开彭德怀给自己写的信,里面字字珠玑,读得他泪流满面,终于明白了大伯的苦衷:身为彭家人,就必须遵循彭家家风。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证清正廉洁。

彭德怀先后立下三个遗愿

彭德怀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战士品质,勇敢顽强、不卑不亢、不畏惧一切。

但人毕竟是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观念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彭德怀曾先后三次提到过自己的遗愿,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态度和心境。

第一次是在中共八大一次会议后,当时会议做了个特殊的决定:以自愿的方式去表明,死后可以火化解决,不需要保留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以及彭德怀等都自愿签字表示同意。

当天回到家,彭德怀立马把这事交付给了彭钢。嘱咐她要把自己的骨灰装到家乡的葫芦里,然后扔到大海,实现自己周游世界的愿望。

完事还郑重地对她说:“我可把这事交给你了,当初恩格斯就是如此,将自己的骨灰交给孩子去办……”

1960年,被罢官在家的彭德怀难得拥有了清闲日子,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家人身上。

那时彭钢刚从军校毕业,就失去了做军人的资格,被分配到北京右安门附近的单位上班。

右安门距离吴家花园非常远,彭钢每天出门上班都要跨越大半个北京城。有时候早上她起不来,彭德怀就会敲门叫她,还给她煮好牛奶早餐,看着她吃完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太忙了,她的脏衣服没来得及洗,就扔在盆里。

等她下班回来以后,发现大伯竟然把她的脏衣服洗了。彭钢羞愧不已,她怎么好意思让大伯给她洗衣服。可彭德怀却说:“你工作那么忙,我闲着也是闲着,帮你洗件衣服也没什么。”

彭钢顿时心酸不已,从那天以后,她再也不敢把脏衣服乱放。

后来彭德怀开始学习种植技术,在院子里种果树。通过种植他第二次提出了自己遗愿,表示自己死后,可以把骨灰埋在这里,然后种一棵苹果树,让大家吃苹果。

后来因为特殊原因,从1966年到1973年,彭钢始终都没有机会与她最亲近最敬爱的大伯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彭德怀被诊断出癌症,彭刚这才被允许去医院看望他。

时隔多年再度重逢时,彭钢的心情难以言喻,病床上骨瘦如柴、瘦弱不堪的人竟然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这让她心如刀绞。

所谓的“病房”也不过是一间简陋又密不透风的房间,难以想象,彭德怀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这么久。他的晚年不该如此寂寞凄凉。

看到彭钢,彭德怀的脸上难得多出了一丝喜悦。也是在这里,他最后一次提到了自己的遗愿:

“我死后,想和你们的父亲,我的兄弟葬在一起。可他们是革命烈士,我如今却是这样的身份,我怕玷污了他们……”

彭钢听完不由地泪流满面,立刻点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完成这个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11月,彭德怀因病逝世,这位开国元帅终究没能熬过苦难,离开了我们。得知这个噩耗的彭钢差点没昏死过去。

后来的岁月里,彭钢一边继承着彭德怀秉公办事,对党负责的态度,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一边不断寻找机会替大伯实现遗愿。

终于在1996年,她得以按照大伯的遗愿,向中央提交报告,请求将彭德怀的骨灰送回家乡,安葬在兄弟身旁。

1998年12月28号,彭钢将彭德怀的骨灰带回了家乡入土安葬,一代英豪的灵魂终于回到故土,长眠青山。

参考资料:

《心底无私天地宽——彭钢忆彭德怀》潇人

《彭钢少将:忆伯伯彭德怀》王守德

《彭德怀家风:任何时候都要清正廉洁诚实》王德蓉

《彭德怀的三次遗嘱》肖伟利

《伯父一辈子为人民着想》彭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