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形成的庞大出游热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哪怕在2021年的五一全国都依然有大量人员出游。这两年五一假期人们的出游意愿似乎进一步澎湃,多地都已经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中长假加上调休制度从1999年国庆开始首次试行,最初是为了拉动经济而设置的。后来,五一黄金周的时间被拆分给清明节和端午节,五一放假就没有达到7天。最终目前所保留的长假是国庆节和春节这两个重大节日。

当然,集中长假也确实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首先就是全国人口集中时间放假带来的短时间巨大的出游规模,这给为应对日常出行需求设计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论是高速公路、高铁、酒店、景点承载力,都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员流动多了就会有一些新的安全事故出现,这点也属于正常。短时间过于庞大的人流量会导致系统饱和和超载,最终让系统出现功能失调的情况。梅大高速的事故令人痛心,当然这与长假本身没有特别直接的关联。但此外还有一些安全事故也有发生,这些事故背后与日常体系入不敷出就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那么问题是,长假的好处是什么?长假最为核心的好处其实是在于国家监管方便,这是在很多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是最刚性的监管措施。换言之,在现在的环境下,如果劳动者日常得不到休息,那么没有刚性的长假制度来保障,很可能连长假都没有办法休了。集中放假对于经济体系来说运转效率其实是高一些的,可以降低日常放假时间不统一带来的效率影响。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人们抱怨长假、抱怨调休,主要原因其实不是长假本身,而是假期太少。如果日常有多元化的假期,则没有太多人会抱怨长假和长假进行的调休。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承担起更长的假期?

这就需要中国从生产端向消费端逐步转变,这个历程需要在美国的围堵、中国没有殖民积累的情况下去发生。我们不确定现在是否已经可以这样,其中的平衡很复杂,我们只能确定的是,现在还没有到能坦然地付出劳动生产率的损失去扩大内需。内需的基础是内需有钱,但暂时而言我们现在到底可以不可以这样做还是有疑虑的。

简单的说,现在的情况是,有点钱但不完全是那么富裕,有生产率但还需要持续提升。恰好是个不上不下的档口,一些决策并不容易做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带来更多的假期是长期的方向,目标是比较明确的。现在就是个转型期,转型期必然伴随着各种复杂的、令人犹疑的平衡需要把握。很多企业低效的加班制度、低下的生产效率、落后的管理理念、不够能力的监管也确实要被逐步取代,还有更多高精尖领域需要去突破和掌握,这些需要个过程。

最终我们会走向更多的假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