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邓小平奉调来到北京,被任命为政务院常务副总理,总理是周恩来。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取得伟大胜利;土地改革在大陆除西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已如期胜利完成,全国呈现一派国泰民安、积极向上的大好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长期战争造成的国民经济满目疮痍的状况,已经得到基本的扭转。1952年比1949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都达到并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

这一切都说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大规模经济建设就要开始了。

1952年9月至1953年6月,毛泽东、党中央经过反复商讨斟酌,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即:要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根据这条总路线,在周恩来等的主持下,制定了1953年至1957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一计划要求在五年的时间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五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总投资达760.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完成这一空前的伟大历史任务,就需要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发扬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奋斗精神,扎扎实实地去干。

但这时在党内却出现了高岗、饶漱石反党事件。邓小平在协助毛泽东和党中央正确处理这一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岗(1905—1954)是有着很高政治地位的高级干部。在民主革命时期做过有益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同时还兼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号称“东北王”。

1952年11月被任命为人称“经济内阁”的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任。

1953年调中央工作。此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正在考虑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保证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现,对国家体制和中央领导机构的设置及人选等重新作出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蓄政治野心的高岗认为,这是他牟取党和国家更高领导权力的难得机会而加紧了阴谋活动。

饶漱石(1903—1975)也是党的高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后调中央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他和高岗一样也是久蓄政治野心,他认为高岗篡党夺权的图谋很快就要成功,就主动投靠高岗,合伙进行反党活动。

1953年6月至8月,高饶在中央召开的财经工作会议上,借批判薄一波“修正税制”的错误,上纲上线,玩弄“批薄射刘”策略,影射攻击刘少奇和周恩来。

说薄的错误是“路线错误”,后台是刘、周。他们的阴谋是借机搞倒刘少奇和周恩来,由他们取而代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在高饶的煽动下,批薄的调子一直居高不下,闹得会议已开了两个月,周恩来总理还难于对会议作结论性的报告。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发觉了问题,就对周恩来说:结论作不下来,可以“搬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