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国际哔哔姬

编辑|国际哔哔姬

最近,中国在船舶建造领域传来两个好消息,预示着中国在相关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广船国际建造的6.5万吨半潜重载船“祥泰口”号交付使用,将运送大型海工装备;而在极地考察领域,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也首次对外公开亮相。这两个项目分别服务于南海島礁建设和极地科学考察,反映了中国海洋事业和极地探索的新发展。有分析认为,这向国际社会明确释放了中国坚定维护南海权益、扩大极地参与度的信号。下一步,我们拭目以待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更大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广船国际近期向客户交付一艘6.5万吨级半潜式重载运输船“祥泰口”号,这是广船国际建造的第一艘半潜船。该船总长231米、宽46米,设计航速14节,最大载重量达6.5万吨。它装备有强大的发电机组,续航能力可达2万海里。同时可容纳49名工作人员生活于船上。这次“祥泰口”号的首航任务是运送大型海工装备,服务于沙特马赞油田的海上钻井平台。业内专家指出,半潜船被称为“海上叉车”,利用调节船体吃水的技术运送大型海洋设施,是大国海洋工程的重要标志。中国成功自行设计和建造这样吨位的半潜运输船,显示我国高端造船实力正在快速积累。随着“祥泰口”号的交付使用,预计中国半潜船队将进一步壮大,为南海島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大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半潜重载船同期面世的,还有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极地号破冰科考船。这艘总吨位5200吨的特种船舶近日在江苏无锡阳明造船厂首次与公众见面。极地号破冰船总长89米、宽17.8米,核心功率12000马力,最大破冰能力可达1.5米厚的冰层。它拥有26000海里的远洋航行能力,可在无补给条件下海上独立运作80天。船上可同时容纳60名科研人员,搭载多种先进科研设备,能够开展综合性极地科学考察。专家指出,随着北极航道开启和资源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亟需打造高寒科研和执法能力。极地号的问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标志着中国将大规模加强北极和南极的科学考察,以更充分研究和利用极地资源。有助于在南极事务谈判中提升我国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两个项目分别从南海和极地方向,预示着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开启新篇章。在半潜重载运输领域,中国成功自主设计、建造万吨级巨舰,将大幅提高海上重型装备运输效率;而自行研制的高寒区域综合考察船,也将大幅提升我国北极和南极的科研和资源开发能力。可以预见,伴随着这些先进专用船舶平台的大量应用,中国在岛礁工程建设和极地事务中的影响力必将持续扩大。这有利于塑造支持中国立场的国际舆论,对抗一些势力的打压遏制。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期待,中国海军、海警力量配备的先进装备也将不断增加,切实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发展战略。中国必将在更加广阔的领海实现全方位的现代化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中国近期在船舶建造和海洋开发领域的两项最新进展,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认可和积极回应的网友占了相对多数,但是也存在其他些许担忧、批评和反对的声音。大多数网友对此反应积极,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的厚积薄发,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新台阶。有人指出半潜重型运输船的交付使用,将提高我国海工装备运输效率,更好服务于南海建设。而自主研制的高寒科考船,也将提升中国在极地区域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声音,担忧这是否会加剧周边局势紧张,希望中国采取更加审慎稳妥的海洋发展策略。极少数情绪化评论甚至出现了反对的声音。还有部分网友则呼吁大家理性分析,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海洋发展是合法权利,不应受到不合理打压。需要理性看待一些质疑风波,保持定力继续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国最近在船舶建造和海洋开发两个领域取得的两大最新进展,即交付使用的6.5万吨级半潜运输船,以及首次对外公开的极地号破冰科考船。这标志着中国在提供高端海工保障和开展极地活动两个方面都掌握了更先进的自主平台。这预示着中国将在更深入参与和谋划南海建设,以及北极南极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提升的客观反映。因此,中国需要坚定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切实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也需要积极梳理和回应各方对此表示的担忧与质疑,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