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芳,肺癌,河南许昌禹州市人。赵国芳老师是“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第一个登台分享的抗癌明星,他言语激动,字字诚恳,说介绍了很多病人,有人看他气色那么好,还怀疑他不是病人,说到这里他颇为激动,直接就掀开衣服,展示左胸处那道10多厘米的手术刀疤,“这就是证据”。

(2024年4月26日,赵国芳登台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26日,赵国芳登台分享)

他说:“好多人都相信大医院,可电视上“神医喜来乐”不也是土医生,胜过了御医。咱们袁希福院长就是这“喜来乐”,在这我有千言万语想说,但是没有打草稿,也只能简单说说。”情感有时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

那是2015年,赵老师记得是在禹州检查出的肺癌,2月份开始,突然感觉胸口不适,有阵阵疼痛感,到当地诊所一看,说是神经上的毛病,吃几天药就没事了,可吃药后根本不见减轻,不止如此,后续还一直咳嗽。于是去医院检查,2015年4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左上肺叶见2×1.5×1.5cm肿物,经病理活检后确诊为:肺低分化腺癌。

(2015年5月18日,赵国芳和妻子初次到希福医院就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5月18日,赵国芳和妻子初次到希福医院就诊)

看到这个结果,赵老师说:“当时我也没有害怕什么,就是有些遗憾,老母亲90来岁了,感觉‘娘,你没福了’。”那会儿妻子坚定支持他积极治疗,变卖了早餐店,后续2015年5月,他们在禹州市人民医院动了手术,亲戚都去看望了,有的给说:“你去郑州找袁希福看看”,听到这个消息对赵老师触动很大,于是头一天刚听到,第二天出发就去了。

2015年5月18日诊,和妻子、亲属到郑州取了药,在那住院时,一直没化疗。后面吃了一阵子,院长让做个CT复查看看啥样。赵老师说起这块,记得最是清楚:“到那医院拍了片子,主任问我什么病,我也不愿意说。问得急了,才说是肺癌。人家问‘化疗没?’我说没做。主任一下就急了,‘那会中(行)?’我也没说什么,可等我片子出来后,又给说:‘你这片子肺上比正常人还好呀!’”

检查结果对比显示病情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查结果对比显示病情稳定

“一般癌症病人气色发黑难看,可是你看我面色,红扑扑的。我2019年开始都又出去干活了,在北京,这几年我跑了4个省,干这活每次都有大体检,我每次每一项指标都达标。所以说中医能治根,从这块我就非常感谢袁希福院长。”

那之后继续坚持,赵老师越来越好,“一口气能上7楼,体重也从130长到140多斤。”再到2017年3月14日时,复查一切稳定,身体也已基本复原。在家也和妻子再次做起了生意。这期间希福医院一直对病人进行回访,2020年回访无恙,2023年1月份复诊一切正常。

(2024年1月22日,赵国芳到希福医院复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22日,赵国芳到希福医院复诊)

分享到这里,赵老师总结道:“有好些患者问我‘在哪吃的药?’我都会把亲身经历告诉他们。这都是院长说的‘佛渡有缘人’,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可是直接把衣服一脱,看我胸口上现在还有‘手术的疤痕’,他们都不说啥了!”

如今不知不觉间肺癌已经9年了,倘若不是胸口这道疤痕,甚至赵老师自己都觉得“仿佛没得过癌症,是个正常人了!”

袁希福与赵老师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希福与赵老师交流
赵老师参加第六届希福中医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老师参加第六届希福中医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

如何有效、积极地治疗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来诊的肿瘤患者。其实很简单,袁希福院长认为:一方面是积极、正确的治疗;另一方面是拥有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少走弯路+乐观心态。

切记任何治疗的本意都是延长生命时间,而不是在经历治疗后反而加速死亡。一般情况下对于早期能够手术治疗的患者,多建议手术,然后再服用中药进行巩固;而对于那些已经多发转移的晚期患者,是不建议去做手术的。此时的手术只会弊大于利,一是手术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变得更虚弱。二是此时的手术不能根除肿块,反而会刺激肿瘤细胞扩散。

因此,袁希福院长在临床中有两个指导思路:其一,肿瘤的治疗不可仅着着眼于局部的病变而忽视整体元气受到的影响。其二,治疗肿瘤一定是攻邪、扶元并重。一面要针对病机治疗,祛除病邪,改善症状;另一面调理整体的生理状况,增强其自然的抵抗力,帮助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