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担任交通部部长的李清接到了党组织通知下来的一个消息,他在44年前娶回家的妻子,那个曾经被所有人误以为加入军统的叛徒,实际上根本不是叛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清回忆着几十年前的日子,想起了那个女子黎琳的模样。他现在还记得,黎琳是一个漂亮的姑娘,而且很爱美,双眼炯炯有神。她总是喜欢与自己谈论两人共同的革命信念,也始终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姿态。

所以当时在听说黎琳叛变党组织时,李清觉得十分难以置信。当年黎琳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她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样子的?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往事。

  • 打入军统,从中周旋

1939年,戴笠直接领导的军统情报局的大门口,走进了一个穿着时髦的女生。她的身上穿着大衣,头发微微带卷,脸上画着时兴的妆容,脚底下蹬着一双小皮靴,看起来十分精致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口的工作人员拦下她,问她:“你是谁?你来这里是做什么的?”

“两位长官,我叫张露萍,我是来找人的。我的哥哥名叫张蔚林,我听他说他在这里工作,所以这才专程来找他。这里是什么重要的地方吗?”女子一脸无辜,好奇地问道。

看到对方对军统情报局确实不知情,门口的两个人也就放下了戒心。在叫来张蔚林一看后,他们也确定,这二人正是兄妹。

张蔚林向情报局的电讯处宿舍负责人交了个申请,现在妹妹来投奔他,他之后就不能再住在宿舍当中了。所以他打算带着妹妹去外面租个房子,兄妹俩一起生活。

他的请求合情合理,负责人也没有什么必要拒绝。从那之后,张蔚林就带着张露萍一起在情报局外面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他们二人根本就不是兄妹,而是党内地下工作的战友。

张蔚林原来确实是军统的电台工作人员,但多年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一直想要脱离军统。在受到南方情报局领导的考验并通过以后,他加入共产党的申请被批准。从那之后,他就是一名奋斗在地下的共产党战士。

由于自己在负责电讯工作,所以情报局的电台情报可以第一时间被他截获。可是军统工作人员的身份十分敏感,他没有办法自由地向南方情报局传递信息。

也就是说,他和我党的情报局之间,还需要一位工作人员来接应。张露萍,扮演的正是这个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以张蔚林妹妹的名义接近军统的工作,顺理成章地在地下工作者和情报局中间架起了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

平时的军统情报处举办的舞会,她也总是以张蔚林家属的身份一起参加。凭借着活泼外向的性格和左右逢源的反应力,她很快在军统内部结交了一批朋友。这些对她毫不设防的人,将来都有可能成为她工作上的助力。

平时,她会有意识地与军统中的人来往,并通过言语试探的方式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思想和倾向。经过多次交谈,她发现,军统情报局当中的一部分成员,其实早就已经对国民党反动派颇有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在言语当中,或多或少地都会表现出对共产党军队的向往。而他们,就是张露萍的发展对象。

她会引导他们参加各种进步活动,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带去思想教育书籍,有时还会化身问题解决专家,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困惑。

经过张露萍的不懈努力,杨洸、赵力耕、王席珍等军统情报局的多名成员都相继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并且成功入党。

她在为我党传递各种重要情报的同时,还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先进队伍当中,我党也能够在各种必要的时刻截获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蒋介石因为军统的情报工作而沾沾自喜时,他不知道,我们的尖刀已经插入了他的心脏。

张露萍在我党同志的配合下,多次阻止军统特务的秘密行动,还好几次拯救我党的地下人员于危机之中。

有一次,她在情报上得到消息,反动派将会进行大规模的搜捕活动。在如此紧张的时刻,传递电报已经来不及了。她自己跑到暗桩联系处,冒着被暴露的危险留下了纸条,成功为诸位同志缓解了危机。

这样的事情还发生过好几次,她每天都生活在惊心动魄的节奏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高压的日子过久了,张露萍难免还是会回想起过去那些相对安稳的岁月。她会想到自己在延安生活的那段时间,也会想到远在他方的丈夫。

是的,她曾经有着一个美满的婚姻。

  • 为党为国,孤胆英雄

1921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年岁,也是张露萍出生的年岁。或许天生就注定,她和中国共产党之间有着剪不断的缘分。

她在四川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出生并长大,在父母的影响下,她广泛阅读书籍,了解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许多进步思想。上学以后,她又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当中,为了底层被剥削的农民而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16岁的张露萍在我党早期领导人车耀先前辈的介绍下,来到了延安,寻找真理。延安的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可这样一个娇弱的小姑娘却从未叫过一声苦。

每当有人问她生活状况如何时,她总是会说:“非常好,能够每天更靠近一点我心中的真理,我感觉非常幸福。至于别人眼中的条件不好,我倒是完全没有察觉,并且也完全能够忍受。”

她在延安学习和生活了两年,这两年是她整个人生中最快乐和幸福的日子。她有着坚定的理想去追寻,有着善于发现生活细节的双眼,也有着一个越靠越近的亲密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恋人,正是李清,他们二人是在延安学习的过程当中认识的。当时的张露萍还不叫张露萍,她叫黎琳。

两个年轻人拥有同样坚定的理想,也拥有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许多话题上,他们都有着共同语言。自然而然地,两颗年轻的心也就越靠越近。

作为共产党员,他们二人的结合是需要党组织批准的。党组织领导看到这两位情投意合的年轻人,自然也会对他们万分支持。于是1939年10月,他们二人正式结婚。

那个时候的黎琳还无法预料到后面的日子,所以她总是会幻想婚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她和丈夫可能会一起拿着枪在战场上冲锋,也可能一起辗转多地传递情报,还有可能天各一方,各自坚守在工作岗位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遗憾的是,最后一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结婚后不久,张露萍就受到了组织上的调遣,前往四川开展工作。

组织上认为,这位四川姑娘会更能够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她的身份不会引起他人的重视和怀疑,这也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掩护。

来到四川,就意味着跟自己新婚的丈夫分隔两地,这对于一个刚刚结婚的女子来说确实有点残酷。可是张露萍完全没有任何怨言,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组织上需要她,她就必须要全力以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中共领导人叶剑英同志见到了她,并且问她:“南方情报局需要一位情报工作人员,你愿不愿意前往?”

问完之后,叶剑英又向张露萍描述了这份工作需要做些什么。与军统情报局打交道,这就意味着她的危险系数会直线上升。

尽管对未来的处境已经有了预知,但张露萍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我去,既然组织上看中我的能力,如此信任我,我当然得去。”

后来的张露萍回忆起先前这段如同转折一般的时光,内心的情绪便有些复杂。不过,即便是遇到过再危险的情况,她也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3月,隐藏在军统情报局当中的张蔚林不慎在工作中烧坏了一根真空管。这件事情原本相当平常,他完全可以将之归结为工作操作上的失误。可是情绪一直高度紧张的他,害怕军统会怀疑到他的头上,便赶紧去八路军的办事处寻求帮助。

其实,光是烧化一只真空管,他还不足以引起军统的怀疑。只是他逃跑的行为,实在是有些可疑,一向谨慎的军统便不得不怀疑。

他们闯进了张蔚林的家中,找到了许多与共产党秘密联络的证据。他的身份板上钉钉,而且也跑不掉了。因为他的失误,张露萍也处在了危险当中。

后来,张露萍踏入了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圈套,不幸被军统逮捕。反动派利用她设置出新的圈套,想要引更多的人上钩。聪明的她察觉了这些恶人的意图,并没有让他们如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被逮捕的那一刻,她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她毫无畏惧,只因心中有着信念支撑。

  • 真相大白,烈士正名

在张露萍与军统打交道的那段时间,远在延安的李清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妻子已经背叛了党组织,加入了军统的队伍。

实际上,那些人也不是在刻意污蔑张露萍。他们是真的在四川看到了浓妆艳抹的张露萍出入军统场合,也是真的认为张露萍已经叛变。

一直到她被逮捕,被转移,1945年被杀害,她的真实身份都不为人所知。不知真相的人们一直以为,张露萍只是一个军统情报处工作人员的亲属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她执行的一直都是机密任务,上级领导与她也一直都是单线联系,所以在重庆解放时,她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烈士名单之上。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军统电台案件重启,不少工作人员才重新开始仔细审视张露萍的真实身份。

假设她真的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真的是革命烈士,那么她的身份也需要更多的同志来证明。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谁也不敢擅自把烈士的名称给出去。

1983年,案件调查的转机出现了。一位名叫雷英夫的同志,找到了调查小组,明确地告知他们:“张露萍同志、冯传庆同志等人,都在军统电台案件当中遇难。我可以确定,他们就是为我党工作而牺牲的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增加话语的可信度,雷英夫还专门联系了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当年直线领导张露萍的工作,所以他对于这件事情的细节是非常清楚的。张露萍是他派出去的人,在卧底工作当中也与他有过多次联系。后来的电台案件,他同样也了解始末。

后来,叶剑英元帅专程把张露萍同志的事情写成了文稿,对外报道了出去。到了此刻,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的一众烈士们,才终于得到了正名。

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看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没有人是不畏惧死亡的,但如果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做支撑,那么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英雄往往也会坦然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44年,那个被所有人误以为背叛了党组织、加入了军统的张露萍,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真正的身份。她是一名顶天立地的共产党战士,她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和地下工作做出过非常突出的贡献。

也是此刻,已经成为交通部部长的李清才终于得知,原来那段青葱岁月中遇到的不可忘怀的人,不是叛徒,而是真正的英雄。

这群长眠在地下的烈士们,这群在敌人的枪口之下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的英豪们,他们的事迹将被人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也将永垂不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张露萍16岁来到延安,18岁接受地下工作委派,24岁壮烈牺牲。她的一生,如同波澜壮阔的篇章。

一个24岁的姑娘,也在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家对她的误解持续了多年,最后终于在1983年认识到了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烈士应该被正名,烈士也应该被我们一代代的中国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