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奖青年

姓名:王亮

年级专业:2019级世界经济专业(硕博)

曾获荣誉:上海财经大学优秀毕业生(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2020年)、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3年)、泰隆银行奖学金(2022年)。

科研概况:以独作、一作或通讯作者身份已在国内外SCI、SSCI、CSSCI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根据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统计,作者发表文献的被引用量已经超过100次。

写在前面

生活不设限 乐观看待挑战

我在初入上海财经大学(下文简称“财大”)的时候,并没有很强的读博意愿,也万万没想到会攻读博士学位。原因在于我本科期间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并且发表了数篇CSSCI和SCI论文,本科的科研经历让我明白学术的艰辛与不确定性,这也很大程度上磨灭了我继续读博的欲望。与此同时,我和大部分进入财大的同学一样,希望通过勤奋实习和科学规划,争取在硕士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我清晰地记得,在我研一时,我的恩师(丁浩员教授)在他的学术研究课程上针对硕博项目同学询问了一个问题:“大家想读博吗?想进高校当老师吗?如果是,请举手”。我当时应该是唯一没有举手的同学。为什么最后我依然选择了读博?我想原因是在财大所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情,铸就了今日之我。

国奖青年风采

一、接纳生活的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大的博士培养过程充满了很多高质量且难度系数较高的课程,做不完的作业和学不透的习题,让我研一充满了挫败感。与此同时,自己不够成熟的论文写作风格以及选题创新能力的欠缺也使得自己的投稿发表屡屡拒稿。我当时的心态就是“破罐破摔”,并做好了打算去业界工作。

偶然地,在我恩师(丁浩员教授)的开放宏观经济实证课程上,我大开眼界,发现原来学术论文和研究可以这么做,内心充满了震撼而喜悦。我记得当时丁老师在评阅我的“拉垮”的论文时,也只是说:“做研究就像打游戏,玩一玩,总能出来的”。随后,当老师得知我的想法后,也建议我尽早出去实习多积攒业界经验,甚至还主动帮我联系公司。

后来,我也辗转在诸家公司进行了实习,虽然实习让我接触到了企业实践和金融市场的一线状况,但是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国奖青年风采

二、做一个“反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参悟和思考,我才明白我想要的生活应该是没有目标地生活。因为,业界工作或者学术研究,均有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我作为一个人,并非只是实现这些意义的工具,而应该是去享受过程,至于意义其实并不重要,正如一句禅语: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于是,我不再抗拒实习过程中繁琐的工作和学术研究过程中接二连三的挫折,而且接纳这些不确定性,享受前进的过程。

后来,在选择是否读博时,我也继续选择了攻读博士学位,如同《如同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所说: “真正的勇敢是当你知道你一定会输的时候,你依然选择努力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博士延期毕业、写文章被拒稿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如同家常便饭一般,也揭示了生活荒谬的本质。

正如萨特在其著作《存在与虚无中》所强调的:存在先于本质,生活本身就是荒谬的,充斥着不确定性。

但是当被拒后依然会重新投稿,抑或是遇到生活各种意外,我依然选择坚持和保持乐观,这些行为本身意味着对于荒谬的反抗,意义也被赋予在了这些反抗行为之中。我很喜欢加缪的一句话就是:“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就像西西弗斯神话中加缪最后所说:“西西弗应该是快乐的(Sisyphus should be happy)”。

国奖青年风采

写在后面

求学这些年,我在财大遇到的幸运还有太多。很多师长都给过我无私帮助,师长们开明豁达的待人处世态度和渊博的学识对我个人成长影响深远。在财大我也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与朋友们相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使得我前行地更有力量。

在财大,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商学院的学子,我十分认同商学院的使命宗旨“培植商业人才,创新商学研究,赋能商业实践,传播商业文明”,这也是我安身立命的重要信条,常念常新。此刻,我的博士学业生涯阶段或许快要接近尾声,我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好,商学院越来越好,祝福师长和小伙伴们在财大的学习生涯中一路繁花相送,常有诗酒相伴,亦有所爱相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未来,借用黑塞在《悉达多》一书中的所言:“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图文 | 王亮(学)

责编 | 张宜杰 审编 | 沈梦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