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话题:

近日,一个日本正在研究的“单身税”政策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据报道,该政策若正式成立,从2026年起,未婚未育的日本人每年将需要向政府额外支付一笔费用。

这一政策的出台背景是日本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政府希望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从而缓解人口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也有消息称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曲解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不说这一消息是真是假,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来这种话题已经多次上热搜了,且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么,为什么“单身税” 惹来那么多争议呢?

一、“单身税”时代的背景与争议

其实,日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并非孤例,这些年来,多国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问题,频频出现。不过,相对来说,在日本这个国家,老龄化、少子化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尤为突出。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加剧,社会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负担不断增加,而年轻人的生育率却持续下降。这种人口结构的失衡和劳动力的减少,势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单身税”政策呼之欲出。这类政策或直接对单身人士征税,亦或者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单身人士实行更多的交税标准,旨在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次所引发争议的日本“单身税”政策话题,该政策并非直接对单身人士征税,而是对所有需要缴纳健康保险的人增加一笔费用,名为“儿童育儿支援金”。这笔费用将用于补贴有孩子的家庭,不过对于未婚未育的人来说,这笔钱就相当于一种“单身税”。

也为此,这种用交税的方法逼人结婚生子的做法是否有效,引发了广泛争议。首先,从公平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政策可能对单身人士造成不公平的财务负担。

其次,即使实施了“单身税”政策,也不能保证年轻人就会因此选择结婚生育。在当今社会,影响年轻人结婚生育决策的因素远不止经济因素,还包括文化、教育、就业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单纯依靠经济手段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可以说,将“单身贵族”变成“税金重犯”的做法,实则有一种倒逼梁山的意思。逼婚逼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与老祖宗的古法“比肩”了。

二、历史上的“单身税”政策

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人口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类似的政策在中国古代也有所体现。

早在古代,在户籍制度并不那么完善和严格的时候,男女结婚基本上都是随心随意的,年轻男女长大后,看对眼了就可以结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有了年龄上的规定,比如《春秋·毂梁传》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

也就是说男子20岁,女子15岁就算成年了,可以婚嫁了。不过,男子30岁才娶妻,女子20岁才嫁人,也并没有什么错。毕竟,市场自由,婚恋也自由。

然而,一旦到了国家人口不足,劳动力不够,或是战乱时期,好多事情就变得不那么岁月静好了,爱情也不再是花前月下,你情我愿……

比如在汉朝初期,由于连绵的战乱,人口急剧减少,从秦朝鼎盛时期的三千多万锐减至一千多万,且失去的大多数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壮年。而国家的繁荣与人口的兴盛息息相关,人口的严重匮乏不仅影响经济的复苏,更威胁到国家的安全稳定。

为了迅速恢复人口,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就是大力鼓励生育。然而,纵使如此,依旧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原因不言而喻,在当时那个战乱与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更别提什么养育后代了。你可以想象,即使是在今天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生育意愿都不高,更何况是在那个衣食无着的西汉初年。退一万步说,纵使孩子生了下来,也难以养活,夭折的也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困境,汉惠帝刘盈想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方法——征收“单身税”。他规定,凡是年满十五岁尚未婚配的女子,都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罚金。而且这笔罚金并非一次性支付,只要女子保持单身,就必须年年缴纳,每年的罚金高达六百钱,这比他爹刘邦提的120钱人头税还翻了5倍。

这600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要理解600钱在汉朝的价值,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如当时的物价水平、生活成本以及人们的收入状况。

那么,600钱在汉朝到底有多少购买力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来推测。据记载,汉朝时期的一石(约等于现代的60公斤)粟米的价格大约在数十钱到数百钱之间波动,具体价格取决于地区、季节和市场供需关系。

如果我们假设一石粟米的价格是100钱,那么600钱大约能买到6石粟米,也就是相当于720斤米。这可以说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都不止了。在古代那个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600钱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到了南北朝时,政策更为严苛,朝廷规定,女子15岁前就必须得嫁人了,如果没嫁出去,那么家人就得坐牢。《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说的便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北齐时,百姓子女20岁以下,14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将由官府分配对象,若是家中长辈意图隐瞒子女的婚配状况,不遵官府之命,将受到严厉的刑罚制裁。

自此,在那个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年代,爱情虽可贵,但是活命更重要,两者选其一,穷人只能退而求后者。

也为此,这一政策的推行,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几十年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人口数量惊人地增长了四倍,一举达到了六千万。这一人口的增长为“汉武时代”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也为汉朝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坚实的兵源和物质基础。

但是,这一政策的推行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最为直观的就是牺牲了无数无辜少女的幸福和未来。为了逃避这一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家庭不得不在女儿远未达到适婚年龄时,就急于将她们嫁出去,甚至出现了买卖婚姻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很多的社会悲剧。

当然,不止是中国,在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做法。比如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和工厂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变革也带来了对劳动力需求的激增,特别是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穷人和工人阶级成为了资本家追求利润的重要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工业生产需求,确保廉价劳动力的稳定供应,反对堕胎甚至是避孕的政策被提了出来,旨在通过增加出生率来维持和扩大劳动力资源。

以罗马尼亚为例,1966年,齐奥塞斯库政府采取了极端措施来推动人口增长。他宣称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国家,强制要求每对夫妻至少要生育四个孩子。对于那些不能生育的女性,甚至还要额外交税。为了执行这一政策,还派驻人员到基层进行月度的家庭访查,严格执行禁止离婚、禁止避孕、禁止堕胎的规定。

同样地,在俄罗斯,自1987年起,政府开始对不生孩子的夫妇征收“无子女税”,税率高达月收入的6%。这笔税收被用来补贴产妇和多子女家庭,以此鼓励生育。这样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率,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三、读书君说

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单身税”政策的出台背景是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虽然政府希望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其实存在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育政策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人口政策这东西,得把经济、社会、文化等乱七八糟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不能光盯着经济激励这一点。就像炒菜,你不能只放盐,还得加点酱油、醋什么的,这样炒出来的菜才好吃。

其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还应充分尊重个人的选择和权利,避免过度干预。

再者,解决人口问题需要从长远出发,通过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医疗保障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才能自然而然地促进人口的增长和优化。否则,试想一下:如果生活压力大得跟山一样,教育、医疗也跟不上,谁有心思去生娃?

参考资料:

1.史海渔夫著,气势磅礴的大汉王朝,中国铁道出版社,2020

2.壹读,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低配的人生需要一个解释,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